如果只让孩子在某些特定方面表现突出,那么他们就比较能够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学家麦可·汤普森说过,我们对青春期少年提出了不合情理的、“无所不通”的要求:“人生只有在这段时期里,父母期待孩子要做好所有事情,而成人自己并不遵守这些标准。我们找小儿科医师看病时,并不会问他是否会投篮;我们找会计师为我们报税时,也不会测验他知道多少生物学知识。在中小学,我们鼓励通才,然而在现实世界中,除了参加美国著名的‘危险’知识抢答节目以外,通才并没有什么发展空间!”
我们期望孩子在更小的年纪就能无所不通,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家长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这种不确定性正以比之前更快的速度向我们袭来。我们买的计算机刚刚拆箱,就已经有更便宜、更轻巧、性能更好的计算机问世了。父母们担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只有样样杰出的孩子才能生存下来。如果年少的玛雅设计不出自己的网页,成绩不能在班上名列前茅,不能参加马拉松赛跑,不能在公众场合自信满满地发表演讲,她就会落在别人后面。
我们努力想为子女迎接未来做好准备,但是我们的努力受制于自己想象力的局限性。我们忧虑,但孩子却不然。这个瞬息万变的高科技世界,在我们看来似乎非常劳心费神,对他们却稀松平常。把孩子变成极具竞争力的通才来为这个新世界“做准备”是没用的,因为我们预料不出他们在今后二十年所需要的技能。唯一可以确定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培养孩子的人格特质,例如诚实、毅力、应变力、乐观和同情心。千百年来,人类的这些特质始终会让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