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来简单地看一看一个充分体现“和”文化的建筑——故宫。很多人都去过故宫,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建有前三殿后三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有一个 “和”字。太和、中和、保和,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养生文化的精髓,养生说到底就是要达到这三个“和”。
所谓太和就是大和,就是要最大的和,最大的和就是达到上节所说的四个层面的“和”,这样才能叫“太和”。“太和”是目标,是最高境界。“中和”“保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太和,就必须按照两条来做:
第一要中和;
第二要保和。
中和,就是要守中道。中医为什么要叫中医?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实际上不对。中医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和的医学,要把阴阳调成平衡、中和的状态,“中”是与邪相对的。一个人感受邪气了,就有病了。调到平衡、中和状态了,就没病了。我们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它们的关系呢?也要中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要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放在一个中庸的状态下,不要过激也不要不及,那就达到了中和。还有更重要的是要保和,要保持住这个“和”。一个人一天两天做到中和,并不困难。难的是始终保持中和。如果说今天按照“中和”去做了,而明天没有这么做,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同样达不到太和的境界,达不到养生的效果。我们要把“中和”变成一种习惯,养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的习惯,按照这个“和”来做,我们都可以达到“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目的。
所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的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