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语译】
天地无所谓仁爱,将万物当成草狗;圣人无所谓仁爱,将百姓当作草狗。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风箱吗?虽然虚空但不会穷尽,越抽动它的风量越大。
话说多了,只会加速失败,不如守着虚静。
【感悟】
"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不是指天地和圣人不仁爱、不悯惜,而是指天地和圣人无所谓仁爱不仁爱,既不偏爱,也不厌恶。天地是公平的、公正的、平等的,无心于万物,任万物自然生灭。刍狗,用草扎成的狗,是用来祭祀神灵的。用的时候不怜惜、不偏爱,用了之后就扔掉了,但也并不是厌恶它、憎恨它,而是任它自生自灭。这里从天地的自然而然、无为无造,推广到圣人也应该自然无为,不要加上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要让百姓顺应自然之道、自作自息。
老子将天地比喻成一个橐籥。橐籥就是风箱。橐,是外面的箱子;籥,是里面的送风管。风箱是用来鼓风的,中间是空的,靠籥管在里面抽动。天地就像中间空的箱子,里面充满了气,那籥管是什么呢?古代有人认为就是"元气"。天地产生万物,孕化万物,就是靠元气的鼓动。其实人体也是一个风箱,也靠元气的鼓动,才得以生长。不仅人体的呼吸好比风箱的抽动,而且人体的精-气-神也都像风箱鼓风一样要不停地升降出入,不断地吐故纳新,生命才能得以生生化育。
老子不愧是一位辩证法大师,他总是在正中看出反,在反中看出正。这里他又从天地形状的"虚"中看出天地作用的"实",从天地的运动中看出天地能量的产生。天地的运动看似能量消耗、减少,其实能量反而越来越大,好比是风箱,越抽动风量越大。就人体而言,也同样如此。人体的元气要不断地烹炼,才能精满神旺、长生久视。这就是《周易》中所说的"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本章最后"多言数穷",马王堆帛书本作"多闻数穷","多闻"就是博学,老子认为越多学识反而越多困穷。这一点和孔子不同,孔子主张多闻博学、闻一知十。为什么多闻博学反而加速困穷?老子的理由是多闻博学,不免于迷惑,"少则得,多则惑"。越简单越接近真理,越接近真理的东西越简单。所以老子强调要简单、要少、要虚静。"多言数穷",是要人们少说话,老子主张"行不言之教""塞其兑,闭其门",都是要人们少说甚至不说,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五戒中的戒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