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节:第八章 上善若水(1)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作者:张其成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语译】

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但却不与万物相争,总是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住善于择地,心态善于沉静,待人善于仁爱,言语善于诚信,为政善于治理,干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正因为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没有过失。

【感悟】

老子最崇尚的东西就是"水"。水被老子称为"上善",最高的善,最美的德。水的"善"表现在什么地方?老子一连用了七个"善"字。

"居善地",是从选择居地方面说的,水总是往低处流,选择低下的地方。人总是喜欢往高处走,不喜欢低处,而水偏偏选择人们所讨厌的低处,这就是卑下、谦虚、不争。

"心善渊",是从心态、心胸说的,水具有大海、深渊一样的胸怀。

"与善仁"是从与人交往、接人待物方面说的,水具有女性的仁爱、慈悲的特性。

"言善信"是从言语上说的,言语的"善"表现为诚信。当然水是无法言语的,准确地说水的言语是常人听不懂的,所以这里有拟人化的意味,后面三个"善"都是拟人的说法。

"政善治"是从行政治理方面说的,"治"字说得太好了,中国人说"治理",西方人说"管理",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中西方管理的不同,"治"字从水,"管"字从竹。说明中国人重视水性管理--柔性管理,西方人重视刚性管理、阳性管理。

"事善能"是从为人处世方面说的,水善于发挥才能,善于发挥效能。

"动善时"是从行动、行为方面说的,水善于把握时机,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时间超过重视空间的价值取向。

老子提倡用水性管理来治理一个大国,我们应该用水性管理来治理一个企业,但我们现在最缺的恰恰就是这种管理方式。我们现在的企业缺的不是刚性管理,也不是自强不息,否则不可能一路走向成功。我们现在企业家最缺的是水性管理,缺的是柔性,是文化,是顺势而为。

知识链接

《老子》中有关"水"的经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三十二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

《老子》中水的特征

第一,水是最柔弱的。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说明柔弱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有战斗力的,柔弱胜过刚强。

第二,水是往低处流的。人喜欢高处,不喜欢低处,而水偏偏流向人们不喜欢的地方,这就叫做低姿态,高境界。这也说明了老子的思维是往低处走的,这是一种反向思维。我们也要从中学习,越把自己放得低,其实你人格就越高。这就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

第三,水是顺势而为的,它的流动总是顺着地势走的,地势高了它就往高处流,地势低了它就往低处流,它永远顺势而为。

第四,水可以包容万物。水可以载舟,也可以容纳万物、接受万物。这就是体现了水的包容性,这一点太重要了。孔夫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贡,有一天子贡问孔子:"老师,你能不能给我留下一个字让我奉行终生?"这个子贡挺挑剔,只要一个字,不要两个字。孔子说:"可以,那我就给你一个字 --恕。"恕就是宽恕、宽容,就是像水具有最大的包容性。

第五,水是最善于变化的。水的变化是任何事物当中最大的,水有三种形态,它可以是液体,可以是气体,可以是固体。一个东西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同时变出三态,只有水,找不出第二个来。能有这么大变化,说明它能够随机应变。《周易》中讲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水就是知道变通,无孔不入,渗透性很强。所以我们在管理企业时要学水的渗透性,只有柔性的东西才能渗透,刚性的东西是不能渗透的。一个小孔,你要把一块很大的石头塞进去肯定不行。所以刚性的东西、硬的东西不行,只有柔的东西,就像水,它能够渗透进去,它可以无孔不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