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第十章 营魄抱一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作者:张其成


第十章 营魄抱一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án)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hé),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语译】

魂魄合一,能不离开吗?

聚合精气以致柔顺,能像婴儿那样吗?

洗除杂念静心内观,能没有瑕疵吗?

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自然无为吗?

天地动静开合,能保持安静吗?

明白事理通晓四方,能不用心机吗?

生万物养万物,生养了万物但不占有,推动万物有所作为但不自恃己功,促进万物成长而不去主宰,这就叫玄德。

【感悟】

"天人合一""二元和谐"的整体思维是我国古代先哲普遍采用的思维方式。孔子是这样,老子也是这样,其他诸子百家都是这样。而西方的文化太分离,它最大的长处就是分析,逻辑思维很清晰,能量化。但它最大的短处也就在太清晰了,太清晰就容易造成分裂、隔离。举个例子,比如说西方人在酒神节的时候,那些平常雍容端庄的贵夫人,这时候却判若两人,狂饮之后,是狂欢作乐,甚至脱光衣服,然后杀鹿,杀了之后喝鹿血。太偏激了,容易走极端,容易人格分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人分离""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载营魄抱一"就是天人合一、二元和谐思维方式的体现。"载"是语气助词,没有意义。"营魄"就是魂魄,"抱一"就是合一。在老子看来,"魂魄"是合一的,不能分离。后来道家将魂归属于阳,将魄归属于阴,魂魄合一,阴阳和合。

知识链接

魂为阳,居于天心(两目之间),为轻清之气;魄为阴,居于凡心(腹部),为沉浊之气。魂好生,魄望死。因魄好色好动,故制约并消耗魂,卫礼贤将"魂"译为animus(阿尼姆斯),将"魄"译为anima(阿尼玛)。认为这是构成身体活动的两种心灵结构。"魂"属阳,是阳性灵魂;"魄"属阴,是阴性灵魂。"魂"和"魄" 在某种程度上分别代表脑神经系统和神经丛系统。魂朝气蓬勃,魄阴森晦暗。荣格对"魂魄"作了精彩的解释,他说:"魂属于阳性本原,是男性的一种高级的气息之灵魂。""魄是无意识中存在着女性的形象或者阴性的称谓,也可以定义为意象或者原型。"在荣格看来,"魂"是意识和理性的象征,"魄"是无意识的人格化身,是通向无意识的桥梁。《太乙金华宗旨》认为意识来源于"魄",是"魄"的效应。虽然西方的立足点是意识,东方的立足点是无意识,但无论荣格心理学还是丹道养生学都主张意识源于无意识、无意识决定意识。

--参见张其成著《金丹养生的秘密》,华夏出版社,2005年

"抟气致柔","抟"通"团",就是把生命之气团起来,内收,不让它发散掉。这样人体才能变得柔软、弱小,就像婴儿一样。婴儿是老子崇尚的对象,是柔弱的象征。柔弱的东西在物体中就是水,在人生中那就是婴儿。第五十五章老子对婴儿作了详尽的描述,十分精辟。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除"就是用水洗涤。水是最纯净的,可以洗掉一切污垢,我们要经常用水来清洗我们自己的心灵。就像禅宗北宗神秀大师作的偈子:"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周易》中也说要"洗心",当然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洗心就是老子说的"玄览","玄览"又写作"玄鉴",就是内视、内观,"玄"是幽深的意思,是黑色的,这里指人体内心身处,要用"天眼"观照自己的内心,实际上就是使自我内心纯净,不染上一丝灰尘,进入无思无为、清明虚空的境界。这就是《周易》中所说的"易"的世界--"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只有每一天都去清洗它、擦拭它,才能没有瑕疵。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你要治理这个国家,你要爱护你的老百姓,那一定要无为,"无为"是老子治国的最高理念,我们将会在后面详细说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天门"本来是指自然之门。"为雌"就是守雌,守住雌性的东西、阴柔的东西。意思就是要守静,不要把那个"天门"开来开去的,让"天门"安静地待在那里。"天门"在这里指人的天赋感官,"天门开阖"就是人体感官的开合活动。耳、鼻、口、目的运动要安静柔弱,不要不停地开合。这就是闭关的功夫。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你要想明白四达,就要无知无虑。"知"通"智"。为什么越不用智慧反而越有智慧呢?这就是老子的睿智之处,是老子的大智慧啊!看上去老子和孔子完全不同,孔子是讲智慧的,讲仁义的,后世儒家就把孔孟思想归结为五德--仁、义、礼、智、信,可是老子却说要"绝仁弃义""绝圣弃智",要仁义干吗?要智慧干吗?全给抛弃了!表面上老子和孔子恰恰相反,其实说的问题是一样的,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强调的层面不同,一个从正面说,一个从反面说。孔子从正面看,社会的混乱,礼崩乐坏,就是不讲仁义礼智的结果;老子是从反面看的,社会的混乱,礼崩乐坏,不是讲讲仁义礼智就可以解决的,反而是仁义礼智讲得太多了,人的清静的本心就丧失了,所以要回归到人的本心、本性上去。看来老子说得更彻底啊。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现在要大讲和谐社会?就是因为不和谐了。为什么要讲礼仪?就是因为没有礼仪了。

最后几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又见于第五十一章,所以在第五十一章再讲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