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节: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作者:张其成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语译】

善于行走的人不留下痕迹,善于言谈的人没有瑕疵,善于计数的人不用筹策,善于关门的人不用门闩别人却打不开,善于捆绑的人不用绳索别人却解不开。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助别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利用外物,所有没有被遗弃的东西。这就叫做内藏聪明。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鉴。如果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爱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智慧却是大糊涂,这就叫做精要玄妙。

【感悟】

这一章的开头描绘了五种高人的形象,虽然没有做更多的描述,但我们马上会浮想联翩:这五种高人有的不留下任何痕迹而飘然行走在树丛、江河;有的妙语连珠、滔滔不绝而滴水不漏,无懈可击;有的不用任何工具就能快捷地算出你出的任何一道计算题;有的只要他一关门你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也打不开门,门上却没有任何门锁、门闩;有的不用绳索就能把你捆紧,怎么也解不开……真是太神奇了。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武侠小说中描写的神奇人物吗?原来老子早就说过了。

其实老子在这里并不是赞美这五种人的神奇功力,也不是要人们修炼成这种功夫,老子本来就反对机心、机巧,反对人为追求,这里说的所谓"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关键就在"无"字上,其实就是"自然、无为"的具体表现。"善行无辙迹"就是行"无为之事",辙,是轨迹;迹,是足迹。"善言无瑕谪"就是行"不言之教","瑕谪",瑕疵,过失。因为按照自然之道,所以不必要刻意追求,不必要刻意用功,而是自然获得这种功效,自然而然不留下一点痕迹。

这是希望我们统治者不要有意而为,要符合自然大道地治理国家、治理百姓。要"常善救人""常善救物",怎样救人、救物?就是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充分地发挥人和物的潜能作用,这样就不会有被遗弃的--没用的人和物了。一个领导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怎样用好人?关键在于知人。怎样知人?关键在于开发出自己本身的潜能,本明的智慧。开启了这种智慧,自然会洞悉每一个人的秉性、特长,然后将他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上让他发挥出最大的才能。这才叫"无弃人""无弃物"。

这章最后老子阐明了善与不善的关系,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很多人将"不善"理解为"恶",是不对的。"不善"可能会变恶,也可能会变善,是善和恶的中间态。如果以一种自然、平等、符合"道"的眼光来看待善与不善,其实就能平等地对待了。一来所谓善与不善的价值判断本身就可能有问题,二来善与不善是可以互相转化,相互借鉴的,所以都要尊重、都要善待。尤其对不善的人和事,不要鄙视他们、遗弃他们,要鼓励他们以善为师,这就叫做"要妙",其实是大慈悲、大平等之心。不要区分高低、贵贱、对错,大道本身就是自然而然的,所谓的不善、贱和错也是人为造成的。而对不善者继续采用不善的态度,那就成恶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