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最先进的电脑也远远不如宝宝的大脑复杂和强大,它是全身的枢纽,是记忆的仓库,情感的家园和有着难以置信的学习能力。大脑的天性是探索和学习,伴随着行动茁壮成长。大脑的工作方式保证了宝宝不会成为一个被动的小学生——相反,他(她)是一个主动的试验者和系统的学习者,神经科学家们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这些知识会对你同宝宝的关系及你的教育方式产生实际的影响。
准备就绪
宝宝大脑内部井然有序,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特定的脑细胞会在特定的发育阶段对特定的事物做出反应。例如,某些负责接受有关面容信息的细胞,在宝宝出生之前便已准备就绪,所以宝宝最先学会观察人的面容。在端详一张张脸时,宝宝的眼睛和视觉皮质中的细胞得到了相应的训练,而他(她)与人交流的欲望也立刻得到了满足。仔细观察宝宝是如何打量你的脸,如何盯着你的一举一动,又如何转移目光去看新的来访者的吧:他(她)正在审查你,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跟你交流呢!出生仅仅几分钟之后,他(她)便为这一切做好了准备,这种伟大的能力来源于他(她)奇妙的大脑。
认识世界
宝宝的大脑由数亿个神经元或称神经细胞组成,这些神经细胞是从怀孕第6周开始发育起来的。在接下来的21周里,每分钟会形成58万个神经元,大约在宝宝出生前13周,大脑已具有100兆个神经元,相当于宇宙中行星的数量。神经元都很活跃,不仅彼此形成联结,还同其他细胞形成联结。在出生前几周,神经元的生长和联结的形成都很迅速。想想每天每分钟有多少条电磁波穿过天空吧——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这还要复杂得多。每个神经元有一个主干(轴突)和许多分支(树突),轴突负责把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树突负责接收信号。每个神经元在1秒钟之内可以发送和接收数百条信息,同时有数百万个神经元被激活。这一进程永不停息,哪怕在宝宝熟睡的时候,实际上这个进程早在他(她)出生以前就很活跃了。
从离开子宫的那一刻开始,随着激活的细胞引发冲动并传递信息,新的联结在神经元之间以惊人的速度(每秒100万)建立起来,形成的联结增加了大脑容纳信息的能力。宝宝的脑容量在出生3年内增加了3倍,尤以第一年增长速度最快。随着一些神经元同时、反复地受到激活,它们之间的联系逐渐固定下来,形成我们熟悉的传导通路:“一同被激活的神经元联系在一起”。轴突和树突受到一种脂质鞘膜——髓鞘的保护。髓鞘就像从电视机后面一直通到墙里的电源插槽,保护着电线的塑料套管一样。出生以后神经元间联接日益形成,髓鞘的铺设也随之进行着。
宝宝的遗传特性预先决定了许多基本的联结,比如,耳朵里的细胞注定要与听觉皮质中的细胞发生联结,因而宝宝出现在子宫中的许多反射能够延续到出生以后。但是在基本的遗传特性之外,脑细胞间的联结还依赖于活动和刺激。这一点意义重大:宝宝的发育和学习有赖于反复的刺激和信息输入。世界当然是充斥着色彩、形状、声音、物体和运动的,你的确可以让宝宝认识这一切。在负责分析信息、计划行动的大脑皮质,连接有赖于行动和体验。可以通过抱他(她),把东西拿到他(她)的视线以内,让他(她)观察你的脸,以及帮他(她)触摸各种物体等途径,帮助宝宝学习。
可塑性和适应性:提高效率
出生后最初的9个月里,由于大脑生长速度快于身体其他部位,宝宝个个都是大头娃娃。相对于身体,宝宝的头一直显得过大,直到3岁左右,身体其他部分的活动和生长速度才会赶上或超过大脑,达到顶峰。每当接收到新的刺激,神经元产生电冲动;一旦神经元之间发生了联系,便形成新的联结,每个神经元的特性会略有改变。大脑的运转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大脑由于受到刺激而建立联结,又由于重复刺激而巩固已经存在的联结。
大脑忽略不必要的信息,缺乏刺激意味着只形成很弱的联结。然而在出生后最初的9个月里,大脑所接受的信息量超过了学习的需要:每个刺激引起神经元间的一次联结,而且此时宝宝的大脑也比日后活跃。由于大脑形成了如此多的联结,它才能有效地运转,并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存储许多可以作为参考的信息点。然而,9个月后,一个筛选的过程开始了:那些被反复刺激所强化的联结保留下来,而由一两次体验形成的微弱联结渐渐消失了。其意义在于使大脑具有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和通过学习而自我提高的能力:即一方面具有了适应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保持着再次学习的能力。体验改变大脑,改变大脑每次进行新体验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可塑性。
关于“过度”学习和随后的筛选,负责处理声音信息的听觉皮质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出生时,所有宝宝都能分辨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但9个月时,因为缺少体验,大脑中的联接便得不到强化,失去了“听”不熟悉的外国语言的本领。每个宝宝把精力集中在母语上,这会帮助他(她)融入家庭。视觉皮质的活动遵循类似的模式,所以宝宝在4个月时能注意到陌生人面容的细微差异,但到10个月时就不能了。这个过程正是大脑可塑性的基础,而幼年是人一生中大脑可塑性最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