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认认真真做准备:孕前调适必读(15)

怀孕一本通 作者:张运平


 

为什么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妊娠期间,母儿ABO血型不合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系统中,大多数孕妇为O型,丈夫血型为A型、B型或AB型,孕妇可被胎儿的A或B抗原致敏,产生抗体,此抗体可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溶血。ABO血型抗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孕妇可由肠道吸收而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故ABO溶血病也可在第一胎发病。

母儿间Rh血型不合不但可以使胎儿在宫内发生溶血,甚至死亡,也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目前认为Rh血型可能有6个抗原,其中以D的抗原性最强,引起胎儿溶血病发生率最高,故凡具有D抗原时为Rh阳性。基因型为DD和Dd的人均为Rh(+),基因型为dd则是Rh(-)。当一个Rh(-)(dd)妇女和Rh(+)(DD)的男性婚配,其每个胎儿的基因型为Dd,均表现为Rh阳性,带有Rh抗原的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的血液,产生相应的Rh抗体,此抗体又经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作用于红细胞而导致溶血。当这样的妇女第一次妊娠、分娩、流产、宫外孕时,带有Rh抗原的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后,胎儿红细胞的Rh抗原即使母体产生Rh抗体。由于母亲的Rh抗体是分娩后产生的,所以第一胎婴儿一般不会出现溶血病,除非母亲在以前接受过输血、血液疗法。但在第二次妊娠中,母体血液循环中的Rh抗体随着血浆通过胎盘再流回到胎儿血液中,就与具有Rh抗原的红细胞相结合,发生溶血。可以损伤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约10%的胎儿可以死亡。胎次越多,抗体产生的量也越多,胎儿患病的机会越多,而且病情也越严重。

近年来可用抗D丙种球蛋白减少对Rh因子产生抗D免疫抗体,保证以后胎婴儿的安全。另外,应避免人工流产和输入Rh阳性血液。对于ABO血型不合抗体较高的妇女,可在非孕期用中药预防。

准爸爸的检查

我的丈夫也要接受孕前检查吗

想要生个健康宝宝,第一步就是在怀孕前要做一个最全面的体格检查,无论是准爸爸还是准妈妈都要参加。有的人会说“我做过婚检了,还有什么要查的呀?”其实婚检对孕育一个完全健康的宝宝是很不够的。孕前检查除了要排除有遗传病家族史之外,还要排除传染病,特别是梅毒、艾滋病等,虽然这些病的病毒对精子的影响现在还不明确,但是这些病毒可能通过爸爸传给妈妈,再传给肚子里的宝宝,使他们出现先天性的缺陷。另外,爸爸要接受很详细的询问,比如自己的直系、旁系亲属中,有没有人出现过习惯性流产的现象,或是生过畸形儿,这些状况对于医生判断染色体出现平衡易位有很大帮助,以减少生出不正常宝宝的可能性。

不良环境对准爸爸有什么影响

为了宝宝的健康,准爸爸要自觉避开一些不利于优生的不良环境。最好先从自己的不良习惯入手,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增加精子畸形的可能性,同时使精子活动力下降,另外丈夫吸烟,妻子在无形中被动吸烟,也影响卵子的质量。两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受精卵的质量就很难保证了。同样,酗酒会使精子畸形的比例达到70%,美国曾经有过一批非常著名的“星期天婴儿”,他们都是在父母周末狂欢、抽烟喝酒后怀孕出生的,结果畸形率非常高,这已经成为优生问题上的“反面典型”,我们的准父母该引以为戒。

爸爸还要避开不良的物理和化学环境,高温、辐射、噪音、汽油等等都是容易使精子畸形的环境因素。挥发性气体像盐酸、二甲苯等等也很危险,最好避免接触。

患有传染病为什么要暂缓怀孕计划

病原微生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致畸因素。支原体、衣原体、巨细胞、疱疹病毒、梅毒病毒,这些病原体会直接把自己的遗传信息整合到人类的染色体上,造成宝宝的DNA出现微小的异常,也许宝宝在出生时没有什么异常,但患癌症、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可能比别的孩子高。另外,如果妻子感染了病毒,出现宫内感染,那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很多药物也比较危险,所以医生一般建议有传染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在病没完全治愈时要宝宝,因为有很多治疗传染病的药物会对精子有影响。除了治疗传染病的药物外,还有一些精神科的药物也对精子有明显的致畸作用。

准爸爸也要补叶酸吗

叶酸的缺乏可能使染色体出现断裂,造成畸形儿,有人认为妈妈需要补叶酸,其实爸爸补一些叶酸对宝宝也有好处。另外锌、维生素A等的缺乏容易使精子数量下降,所以爸爸们也要注意合理的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喝太多的咖啡和浓茶。在妻子妊娠的前三个月,准爸爸就应该开始准备,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心情保持愉快,然后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时调整作息时间,安排好工作,不要加班熬夜太多,休息时尽量少去很嘈杂的地方。虽然营养是否充足没有固定的标准,但营养不良和肥胖的爸爸都是“不合格”的,尤其是肥胖,会影响爸爸体内性激素的正常分泌,造成精子异常,使胚胎的物质基础受到影响,所以对爸爸来说在孕前也应该和准妈妈一起补营养才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