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么是优生优育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作者:周忠蜀


 

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是家庭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这一良好愿望,夫妻俩在准备生育下一代之前,多了解一些优生方面的知识是很必要的。

“优生”,简单地说,就是“生优”,即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诞生的一代在素质方面是优秀的。优生问题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尽量减少以至消除有严重遗传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出生;另一方面是尽量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的个体出生。前者是劣质的消除,后者是优质的扩展,优生学研究的正是这方面的内容。

影响优生的因素

计划生育

任其自然受孕是不适合的。当夫妻双方还没有做父母的思想准备,没有做好孕前优生的物质准备,不具备养育孩子的经济条件时,最好不要受孕。计划生育强调的是考虑未来的家庭建设,选择适当时期怀孕和分娩。

夫妻双方要尽早制订生育计划。如确定了要孩子,作为计划生育的前提,还应对诸如生育年龄、怀胎时机、怀孕季节、生育时机等进行最佳选择。

生育年龄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妇女生育的最佳年龄为24~30岁。而男性精子素质在30岁时达到最高峰并持续到35岁。

基础体温

女性的基础体温是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这是孕激素在起作用。当孕激素的分泌活跃时,人体基础体温上升;孕激素不分泌时,则会出现低体温。正常情况下,从月经开始那一天,到排卵的那一天,因孕激素水平较低,所以此时段女性一直处于低体温,一般为36.2℃~36.5℃;排卵后,卵泡分泌孕激素,基础体温会猛然上升到高温段,一般在36.8℃左右。

可以把从低温段向高温段变化的几日视为排卵期,夫妻在这期间同房,容易受孕。因此,女性在受孕前要测量体温。

性生活

在排卵期前应减少同房的次数,使男方养精蓄锐,以产生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精子。

衣着

在计划受孕的日期以前,男女双方均不宜穿紧身裤,如尼龙裤、牛仔裤等。因为这些织物透气性差,容易给病菌形成滋生地,不仅使女方患阴道炎的概率增大,直接影响受孕成功,还会使男方睾丸压向腹部,增加睾丸的温度,使生精功能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受孕,会增加畸形儿或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率。

大量饮酒后受孕,会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儿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受孕前应戒酒。

环境、心理因素

在夜深人静、居室清洁、心境恬和之时,夫妻恩爱缠绵,是最好的受孕时机。所以,只有夫妻在思维、语言、行动、情感等方面都达到高度协调一致的时候同房受孕,出生的孩子才会集中双亲的身材、容貌、智慧等方面的优点。事实证明,智商较高的儿童的父母常常是文明的、彼此情投意合的、彼此体贴关心的,在这种情况下受孕的胎儿,质量当然不会低了。

生男生女的秘密

人们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验,发现决定性别的关键是男性的X型精子和Y型精子,两种精子又具有不同的特征:男性X型精子活动力弱,游动慢,但生存时间较长,而Y型精子活动力强,游动快,存活时间较X型精子短些;X型精子喜酸性环境,Y型精子则喜碱性环境。于是人们根据它们的这些特性,采用一些特殊方法来达到人工控制胎儿性别的目的。

下面介绍的方法可以试一下。

饮食控制法

通过饮食,可以从微观上改变人体内的酸碱度,创造一个适宜于X型精子或Y型精子的环境。女方可多吃一些酸性食物或富含钙、镁的食物,如不含盐的奶制品、牛肉、鸡蛋、牛奶,以及花生、核桃、杏仁、五谷杂粮、水产品等,这样生女孩的可能性大。吃偏碱性的食物,或含钾、钠多的食物,如苏打饼干、不含奶油的点心、各种果汁、咸一点儿的食物;根茎类食物,如白薯、土豆、栗子等,生男孩的概率较大。采用饮食控制法,应从准备怀孕的前1个月开始。

掌握排卵期

在女方快要排卵的时候同房,容易生男孩;过了排卵期后同房,容易生女孩。这是利用Y型精子好动、寿命短和X型精子动作慢、寿命长的特性,人为地制造促使精子和卵子成功结合的时机。

从优生的角度讲,生男生女都一样,关键在于“优生”,应以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小宝宝为原则。一味重男轻女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很早以前,人们就希望生男生女能够随心所欲,但迄今为止,决定下一代性别基本上还是靠“自然选择”,听天由命。

改变阴道的酸碱度

房事前,采用配制2%或2.5%的苏打水冲洗阴道,可以增加生男孩的概率。用30%或50%的食醋或1.5%的乳酸钠冲洗阴道后同房,能够增加生女孩的概率。

性高潮控制法

如果男方在女方性欲高潮时射精,易生男孩;男方射精后女方才达到性高潮,或无明显性快感,易生女孩。

把握同房次数

短期内性交频繁,每次射精时的精子量少,生女孩的可能性大,反之则生男孩的可能性大。

掌握射精深浅

想生女孩的在阴道浅处射精;想生男孩的则要在临近子宫口的位置射精。

施行上述方法控制生育性别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伴性遗传病的发生,因此,最好在医生诊断男女方为遗传病基因携带者后再试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抱着“希望,但不强求”的豁达态度对待生育下一代这个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