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键012 英雄情结——我想成为“小超人”

谁说妈妈教不出男子汉 作者:成墨初


每一个男孩都想做英雄,都希望被人崇拜。爱打抱不平,爱管闲事,见不得人欺负弱小,正是男孩英雄情结的表现。

教子个案

陈格伟回家后,妈妈发现他的脸受伤了,惊奇地问他:“谁干的啊,抓了你这么几道红血痕。”陈格伟低着头不说话,妈妈把声音放柔和说:“没事,妈妈就是问问,没有怪你的意思。”陈格伟便仔细跟妈妈讲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刘未下课时抢了李欣然的布娃娃,李欣然平时最怕刘未,这时吓得直哭,老师又不在。陈格伟看不过去了,就走过去帮李欣然夺回了娃娃。刘未在和他争抢时,把他的脸抓伤了。妈妈听完后说:“原来你在帮助人啊,这是好事啊,妈妈觉得你真像个小英雄。”

陈格伟却说:“你可别让爸爸知道我和人打架了,他不喜欢。”妈妈配合地点点头说:“好的。不过你以后可别通过打架解决问题了,你可以去找老师或请同学们评理,相信大多数人会站在正义的一边。”陈格伟听后,认真地点了点头。

教育感悟

男孩喜欢打抱不平,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只要男孩的天性没有过分被压抑,在任何场合下,他们路见不平时,都有拔刀相助的冲动。每个男孩都有英雄情结,他们总幻想自己是“小超人”,身怀一身绝技,能够帮助弱小、扶危济困,与恶势力竞争,成为人心目中的英雄。

现实中,男孩的英雄梦想却难以实现。由于年龄和阅历的缘故,男孩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不能如愿地施展英雄抱负。他们常常觉得自己很弱小,希望得到安慰和激励,并希望有一些勇敢的举动被承认,于是就出现了上述案例的情形。

同时,男孩的英雄情结也会转移到对某些偶像的崇拜上,它们可能来自男孩看的动画片或动漫书,如铁臂阿童木、机器猫、动感小超人、奥特曼等,这类英雄偶像正义、勇敢、智慧、仗义,具备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圆了男孩的英雄梦。

这类英雄形象,为男孩营造了一个天真、幻想的世界,帮助男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英雄的梦想,深深打动了男孩的心,让男孩为他们而狂热、痴迷。妈妈开始担忧,男孩会不会因为痴迷而误了学习?会不会有暴力倾向?其实这种担忧是没必要的。

男孩心中有一个鲜明的英雄形象,他在男孩眼中伟大、神圣、没有缺点。妈妈正好可以利用男孩的这种英雄崇拜情结,培养男孩勇敢、坚毅、正义等优良品质。

给妈妈的教子建议

◎建议一:认同男孩的英雄行为

男孩因为英雄情结,常常会打抱不平,做出一些打架斗殴类的事情来。妈妈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暴力倾向,对男孩进行批评、指责,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男孩想当英雄,妈妈要适当满足他的这种心理,表扬男孩的正义、勇敢,提供让男孩当英雄的机会。

刘海伟的邻居佳佳是个残疾小姑娘,走路时像鸭子一样,有严重的畸形腿。周围的一些男孩总喜欢欺负她,常常趁她不注意从后面推倒她。有一天,刘海伟撞见这种情形,他二话没说,冲上去就跟他们打了一架,还大声说:“以后谁再敢欺负她,我就和谁没完。”

佳佳很感激刘海伟,那些男孩也怕了刘海伟,毕竟他要大一些。妈妈知道后,没有责备他打架,反而夸他是个小英雄。

其实许多男孩也知道打架不好,也在尽量压抑以打架做英雄的冲动。妈妈可以教他一些其他方法,例如,团结众人力量,运用群体压力让恶势力屈服;找更权威的人士进行管教等。男孩多掌握一些处理方法,才能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英雄情结。

◎建议二:为男孩心中的英雄形象把关

每个男孩心中都会有一个崇拜的英雄,他可能来自现实生活,也可能来自影视、书籍等。妈妈应帮他把关,确保他的偶像是值得崇拜的,是一个真英雄而不是一个伪英雄。

江涛刚上小学一年级,他很崇拜六年级的陈东,因为他特别会打架。学校的很多男孩都怕他,曾经有一次,他一个打三个人,还是打赢了。江涛常对妈妈说:“陈东真厉害,他又干什么什么了,我要能像他就好了。”

妈妈知道陈东是陈姨的儿子,他的事情她也听说过。妈妈现在只要听他说陈东,就马上告诫他:“真正的英雄不是打架打出来的。他虽然厉害,却没人尊重他,只是怕他。”妈妈看他喜欢看《动感超人》,就对他说:“你可以崇拜小超人啊,他比陈东更像英雄。”

妈妈要告诫男孩,英雄必须代表正义,不能代表邪恶。英雄是正义、勇敢、智慧的化身,只有那些打抱不平、仗义勇为的人,才配称英雄。只会打架的男孩并不是真正的英雄。

◎建议三:鼓励男孩向真正的英雄学习

妈妈要挑选一个真正的英雄来感染、影响、打动男孩,允许他对这类英雄崇拜,并鼓励男孩向英雄学习。

姜东平时不太懂礼貌,总是不喜欢跟人说谢谢,撞了人也不说对不起。妈妈知道他特别喜欢阿童木,妈妈见到影片中,阿童木犯了错也会向人真诚地说“对不起”,就对姜东说:“阿童木是个大英雄,你看他也能礼貌认错,大家没有嘲笑他,反而更尊重他了。”

姜东认可了妈妈的观点,此后,他一心向阿童木学习,包括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

男孩身上有许多缺点,妈妈要利用他的英雄崇拜心理,找出偶像身上的优点,让男孩主动学习并改正自己的缺点。男孩在偶像的带动下,能够更快地改正不足之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