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家的女儿小叶叶今年1岁多了,她总是分不清“你”、“我”,为此闹了不少笑话,家里人也经常会没事逗逗这个“小糊涂虫”。
这天,我带着宝宝去了趟哥哥家,给小叶叶带了不少零食,她非常开心地全部抱在怀里。她妈妈看到她那贪心的模样,故意逗她道:“这是谁给你买的好吃的。”小侄女指了指我,她妈妈对她说:“这是你姑姑买的。快谢谢姑姑。”
她声奶气地说了声“谢谢。”
接着,她妈妈又故意逗她道:“谁的姑姑买的?”
“你姑姑买的。”小侄女望着嫂嫂说。
“到底是谁的姑姑?”嫂子佯装生气地问道。
小家伙慌忙答道:“不是妈妈姑姑,是你姑姑。”小侄女指了指自己。看到她这副模样,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吃过饭后,妈妈叫小侄女过去,嫂嫂就对她说:“你奶奶叫你了。”
小侄女摸着自己的头说:“你奶奶?在哪呢?”
嫂嫂这次看来真的生气了,跟她说:“你不要说你奶奶,要说我奶奶。”小侄女似懂非懂地重现了早晨的一幕:“不是妈妈姑姑,是你姑姑。”嫂嫂这下彻底无语了。
其实,像小侄女这样的“糊涂虫”宝宝不少,许多家长都为孩子的这个问题大伤脑筋。
宝贝表现
我家恒恒现22个月,能说简单词句,但却分不清“你”“我”、“他”,要我抱时会跟着我说“妈妈抱你”,奶奶给他喂饭,他竟然对奶奶说:“他不吃饭,他不要吃饭!”如何才能让他正确分清“你”“我”、“他”呢。
——恒恒妈
早晨,我和巧巧他爸爸去上班,对巧巧说:“巧巧,爸爸妈妈去上班。”巧巧就说:“你也要去上班。”然后他爸爸问他:“你去上班干什么呀?”巧巧说:“你上班买东西吃!”这孩子,总是分不清你我,真是愁死人了。
——巧巧妈
孩子为什么这样?
针对孩子总是把“你”、“我”混淆不清的情况,我特意去咨询了小区里的儿童心理专家李教授。李教授告诉我,孩子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孩子弄不清楚“你”、“我”、“他”的具体含义。。孩子常常把人称名词当成具体名词来理解。大人在互相谈论中,把孩子称为他,孩子开始学说话时,模仿大人,把“他”用到自己身上。比如,大人说“他又淘气了。”孩子懂得这是指他自己,但是也说:“他又淘气了。”大人对孩子说话,把孩子称为“你”,孩子也模仿着把自己成为“你”,爸爸妈妈对孩子说“你奶奶……”,孩子就把自己的奶奶称为”你奶奶”。这个时候,若妈妈教他:“你不要说你奶奶,要说我奶奶。”孩子可能会说:“不是妈妈奶奶,是你奶奶。”这是因为孩子对“你”、“我”的具体含义不理解,所以才出现了模糊理解。
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我”,这个看来不成问题的“我”,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却是很成问题的。“我”这个概念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的。年幼的孩子完全没有“我”的意识,分不清主体和客体,刚开始时,孩子会用自己的名字来代替“我”,随着孩子自我意识慢慢萌生,他才能区别清楚“我”就是他自己,当别人用“你”来指孩子时,孩子也会错误地认为这个“你”就是他自己,所以才会把自己奶奶说成你奶奶。
通过对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之所以分不清楚“你的”、“我的”,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在积极的环境里,经过家长的耐心引导,孩子能够很快地建立起自我意识,分清楚“你”、“我”、“他”;而在消极的环境中,孩子却久久地停留于混沌状态。为了让处于混沌状态中的孩子尽快启蒙,做家长的一定要积极引导,帮助孩子及早建立起自我意识,分清楚“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