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怎么办?
在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投入额外的努力,但是努力的结果将影响孩子的一生。无论父母使用哪种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这种心理,关键是始终都要有耐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家长要多关心孩子,激发孩子,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信心
孩子如果缺乏安全感,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他们来讲,参加社交活动是一件恐惧的事情。家长应多关心孩子,当孩子情绪不安时,要拥抱一下孩子,让他不要感到害怕;当孩子遭受挫折时,也要先安慰他,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宽松的生活环境。当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时,不要强迫孩子一下子落落大方,小心帮助孩子应对,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千万不能经常用“胆小鬼”、“废物”等字眼骂孩子,也不要经常对孩子指指点点,或者经常讽刺、挑剔孩子,以免挫伤他的自信心。家长还应对孩子身上的每一点进步加以鼓励和适当的赞美,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信心。
帮助孩子打消“别人不喜欢我”的顾虑,提高他的自信心
孩子的害羞胆怯举止,常常因为他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种否定自己的思维模式,他会想“别人是不会喜欢我的”,从而导致他缺乏自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减少内心的自我否定和不自信,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激励和表扬,告诉孩子:“这位阿姨非常喜欢你,刚才还夸你聪明了呢。相信你和她一定会玩得很愉快的。”打消孩子内心的顾虑后,家长可以先将孩子抱在怀中,大人之间先交谈,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和熟悉他人,交谈时可以多对他人夸夸孩子平时的好行为。比如说:“我们家宝宝特勤讲卫生,早晨看到我在打扫房间,还主动把地上的废纸捡了起来了。”然后交谈一方肯定会夸赞宝宝懂事。宝宝确定大家都喜欢他后,自然愿意与陌生人亲近。
采取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消除孩子怕表现不好遭人笑话的担心
父母要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孩子做错事时,要辩证地分析原因,多注重孩子做事的动机,少强调结果,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比如,有的孩子看见妈妈在擦桌子,也想着帮助妈妈去擦桌子,结果不小心把桌子上的东西打坏了。如果家长粗暴指责,不首先肯定孩子积极的一面,很容易使孩子怀疑到自己的能力而变得害羞胆怯。同时,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不能只批评指责,更不能讥笑打骂,否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这样孩子在家里能够同父母愉快地交往,并且做错事后,父母还能愉快地教育自己,孩子在与其他陌生大人说话时,也不会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得到陌生人的责骂。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孩子与陌生人交往时就不会非常羞怯,不敢说话。
总之,孩子一见生人就小脸涨红,不敢说话对孩子今后的交往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不过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应该强迫孩子与陌生人说话,更不应当众数落孩子,而应该找出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对症下药,相信这样,孩子才能从害羞、胆怯变为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