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校注前言(8)

红楼梦全解本 作者:裴效维


但经过研究,他还是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回答。他的结论有三点:其一,《姬子》是“作者杜撰”,并以第三回的《古今人物通考》也是杜撰而作为佐证。其二,“这原来是一个笑话”,是探春“拿姬子来抵制”宝钗用以压人的朱子和孔子,而“比朱子孔子再大,只好是姬子了。殆以周公姓姬,作为顽笑”。其三,“有人或者要问为什么净瞎捣乱,造书名?我回答:这是小说。”《中国古典数字工程》可以证明俞先生的“杜撰说”是正确的,因此我把俞先生的意见用以注释《姬子》。据我所知,现在有人搜集了周公的几篇佚文,将其编为集子,按照《老子》、《庄子》、《孟子》之类的惯例,即命名为《姬子》,但这与曹雪芹毫不相干,《红楼梦》中的《姬子》书名绝对是杜撰。此外,有的注本虽然对《不自弃文》作了注释,却只是简述该文的大意,而没有注出曹雪芹的深刻用意。原来朱熹的徒子徒孙认为此文格调低下,有失朱夫子的身份,故将此文排除在众多朱熹文集之外,只有明·朱培编《文公大全集补遗》卷八从抄本《朱熹家谱》中引录,另有《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卷二一·庭训》亦予收录。曹雪芹借宝钗之口说出这篇少见的文章,一则以显示宝钗无书不读,再者也暗示自己博览群籍,同时也对那些自封的朱熹卫士予以调侃。可见曹雪芹即使开玩笑,也非闲笔,总有一定的用意。(详见注释)

鉴于所要注释的词语性质不同,因此对注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其一,对于一般的疑难词语,重在疏通文意,多不引经据典,追根溯源。

其二,对于成语、典故,则既要注明其出典,又要解释其本义,还要说明其引申义或比喻义。

其三,对于各种名物(如建筑、服饰、官署、官职、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则力求变专门术语为通俗语言,以利读者理解。

其四,对于历史名人,则注明其所在朝代、简历及突出事迹。对于传说人物,则注明其出处及相关故事。

其五,对于珍禽异兽、奇花异卉等,则注明其出处来历、奇异之处及相关故事。

其六,对于风俗、礼仪、节气等,则注明其形成沿革、具体内容。

其七,对于谜语,则既要揭出谜底,又要解释谜语中的疑难词语、成语典故,还要说明谜底的根据。对于酒令,则要参照令谱,详述酒令的玩法及过程。

其八,对于所引前人诗、词、曲、文等,皆要注明出处;诗、词、曲照录全文,文则节录相关的文字。

其九,对于具有隐寓或暗示意味的诗、词、曲、文、成语、典故、谜语、酒令等,因其关系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运命的描写,故除了作注释之外,还要揭示其隐藏的含义。

总而言之,注文以释难为易、释疑为明为宗旨,以释义准确、释文简练为目标。愿望虽然如此,但学力有限,经验欠缺,愿望能否实现,毫无把握。诚望方家指教,读者检验。

最后我要竭诚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和龑先生,由于他的慧眼和胆略,才使这部近200万字的《红楼梦》全解本得以出版面世。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荣誉学部委员陈毓罴先生,蒙他以高年赐《序》。还要感谢我的老师、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国学院院长袁行霈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刘秉森先生的关门弟子、书法博士、中国民族博物馆研究员、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院长王生礼先生,蒙他们为本书题写了书签。还要感谢栾贵明先生、田奕女士和陈飞先生,他们开发的巨型《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为我的注释解决了不少疑难问题,陈飞先生提供的《〈红楼梦〉引诗词索隐》一文则节省了我查找《红楼梦》引文的大量时间。还要感谢责任编辑韩慧强先生以及参与本书出版工作的其他同志,由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作,才使本书如此装帧精美。还要感谢我的老伴王慧琴女士,她为我输入并校对了《红楼梦》原文,大大减少了我的工作总量。此外,我的某些注释也参考了前人的成果,难以逐一说明,谨在此一并致谢!

裴效维

2010年8月25日于北京蜗居

附记:

陈毓罴先生为本书所写《序》文的定稿时间是8月30日。我于9月4日登门取稿时,陈先生虽身体欠佳,尚一切如常,并与我聊天约一个小时。不料9月15日惊闻噩耗,陈先生于当天凌晨猝发心脏病,溘然长逝,遂使他为本书写的《序》文成为其绝笔,故显得格外珍贵!我在此向陈先生表示沉痛的哀悼!并相信这位真正的红学家将与《红楼梦》一起,为《红楼梦》读者所永久铭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