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认为,劳动就是谋生的过程。因此,一些父母认为孩子一旦长大成人,自然就会去寻求谋生的途径,一点点大的孩子哪里需要劳动嘛;一些富有的家庭父母甚至因为,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不需要他今后自己去谋生,所以劳动与否不重要。
哈尔滨团市委曾经对几十对已经成婚的独生子女们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做家务,20%是父母定期为他们整理房间,还有80%的家庭是长期在双方父母家中“蹭饭”,30%的夫妇会把自己的脏衣服拿到父母的家中洗。而参加调查的一半家庭已经闹过矛盾,而主要原因是:双方相互埋怨对方不会做家务,不知道照顾人。
(一)劳动让孩子具备竞争优势
劳动可以使人具备三大优势:
1.手巧心灵
从小养成劳动习惯的人,通常积攒了许多处理大小事情的经验与成就,日常生活中的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与此同时,他也由此建立起信心,即便是身处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也更容易脱颖而出。
2.可让财富增值
热爱劳动的人,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劳动创造财富,也会因为劳动让他懂得财富来之不易,让前辈遗留的财富增值。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俗语:富不过三代。这是人们从历代生活现象中归纳出的警示!那是因为富裕人家的子女通常不劳动,所以不知财富的珍贵而随意挥霍所致。当这些富裕人家的子女明白再多的财产也会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时,财富早已离他而去。如果富裕人家能让孩子从小懂得劳动的价值,能够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让已有财富成为资本并进一步扩大它的价值,他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3.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劳动的价值
有劳动习惯的人,因为有对劳动的体验与认知,更能在进入社会以自己的劳动获取生活报酬时,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劳动价值,避免因“心高手低”、“妄自尊大”而看不起其实与自己的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地与人攀比。
因此,要让孩子从照顾好自己开始,及早摆脱成人的羽翼,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受,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劳动热情。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其实并不富裕的家庭,同样也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生怕孩子分散了读书的精力,以至于时至成年,也不能自理。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学习很优秀,高中毕业时被保送到上海某名牌大学,朋友一家真是为孩子的争气激动、兴奋。可是孩子平时除了读书,从来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离家这么远怎么办呢?于是,原本有一个好职位的妈妈提前退休,到孩子读书的学校附近租了一个房间陪读,并计划一直陪到孩子把书读完。但是,以后孩子走出校门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家长是否还能一直守在身边?
(二)有劳动习惯的孩子会拒绝奢侈浪费
我认识的不少被溺爱着长大的年轻父母,他们从小所用、所穿都要讲究牌子。做子父母之后,哪怕自己并没有多高的收入,即使“啃老”,给孩子买衣服也非名牌不买,一件小小的衣服动不动就是几百元,还没有穿过几次,孩子个子长大不能穿就丢弃了。于是,他们的孩子也习惯了穿衣服、穿鞋要穿名牌,衣服穿几次就要买新的。这样的孩子从小到大通常在家里不干任何家务事。
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学习分心,家中的窘境尽量不让孩子知道;家中的劳动也尽量不让孩子参与,他们抱定“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心愿,一心只让孩子奔自己的前程。我的一个朋友并不富裕,家长的生活极尽节俭,孩子上高中了却连碗都不洗。孩子喜欢三千多元一部的新款手机,父亲认为学生不该用这么贵的手机,但又不告诉孩子理由,忍痛给钱。未料没有几天手机丢了。孩子理直气壮地找家长要再次买同样的手机,父亲极不情愿,刚刚说了一句:“不买那么贵的行不?”但看见孩子拉长了脸,只得违心地取出三千多元,放在孩子的枕头旁边。我知道后,批评了孩子的行为,我告诉他,作为还没有工作能力的孩子,在向父母索要基本生活以外的消费时,要学会体会父母的不易,孩子想了想认真地点了点头。我也直截了当地批评了这位父亲的纵容行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会由此害了他的孩子。今年这个孩子上了大学,我建议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尝试勤工俭学,他在学校某勤工俭学岗位上不过才一个月时间,就有了心得,也知道了钱该省着用了。
我的学生中有不少人的家庭虽不富裕,却也算得上小康,但是为了不增加家庭的负担,这些学生会在学习之余勤工俭学。他们不仅仅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也都能计划着节俭的过日子,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劳动让孩子正确评价自身价值
一些工薪阶层家庭,孩子到外地求学后,原本500元可以满足的生活费用,父母却通常每月要汇款一千至两千元,生怕孩子受委屈。但是,有这样消费习惯的孩子一旦走出校门,就会认为几千元的薪水太低(自己不工作就可以支出这样费用嘛)而不肯就业,高不成低不就;要么因为薪水满足不了已经养成的奢侈生活习惯频频辞职,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有着勤工俭学经历的孩子,通常不会好高骛远,他们会比较务实,很快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
我有一个2003年大学毕业的学生,虽然是城市里的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但他从小就会照顾自己,会照顾身体有病的母亲。在校期间,这个学生不仅学习主动积极,还担任学生记者团的团长。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曾经为纯净水公司送水以赚取学习所需要的开销。在校期间,他通过考试获得了微软公司的多项认证。毕业后,当他跻身北京就业大军的第三天,便毅然应聘一家只给他提供800元薪水岗位的公司。但他并没有因为工资低而沮丧,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勤奋工作,月薪很快上涨至万元,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这个工作不久就由“菜鸟”成为总监的年轻人,目前已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的特聘讲师,成为相关企业争相聘用的高级管理人才。
在西方国家,不少生活富裕的家庭中,家长常常会安排孩子去做几十年前父辈们做过的粗笨劳动:用石磨磨豆子,从井里挑水,劈木柴烧饭,生壁炉;替人送报纸、送牛奶,替人修剪草坪,等等。显然,家长的用意不仅仅是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更是希望通过这些原始的劳动方式启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品质。与此同时,这也是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良好训练。这些是值得中国的家长效仿的。
“爱劳动”与“戒奢尚俭”有着紧密的联系,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事情,让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干一些与其年龄相符的活。即使家中雇有保姆,也应该让他学会料理自己的事情。这是劳动的开始。如果家长什么都抢着替他打理,到头来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会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关照之中,也谈不上人格的独立。
劳动不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养成劳动习惯的人才能深知生活的意义,才不会盲目追求奢侈的生活;热爱劳动,才是精神富有的、具备了优良品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