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是活跃于上层社会的官员、士绅,愤愤然以家国兴 亡为己任,在内外求援无望之后,共举建国大纛,招兵买马誓 言为台湾抛头颅、洒热血。
第四类是识得一些字但圣贤书读得不多或是目不识丁者, 他们非官非商非士,或为各庄头、村落具影响力之人即所谓 "地方有力人士",或是工、农阶级但平日颇有见地。他们受 到慷慨激昂的爱国言论刺激,挑动其隐含在性格里垦拓者后裔 所持有的保乡卫土意识及拼搏到底精神,遂热血澎湃、义愤填 膺。这群人身上大多存着祖上数代所累积的捍卫乡土观念与 "械斗"气力,长期以来与原住部族之间的争执、纠纷,亦使 其居所--村落或庄园仍残存防御、战备设施。如今,日倭既 蹂躏中国又要吞咽台湾,"侵略者"之暴虐行径令人发指,凡 血性男儿无不求与敌人决一死战。
第五类,无业游民、土棍、盗匪、恶徒、投机分子、乞 丐、过客,他们或是本地人,或为清廷遗下之兵员--部分为 1894年清廷下令台湾"办防"时,巡抚邵友濂与随后继任的唐 景崧为扩充兵员、增强军备自大陆各省招募而来的杂牌兵。这 些人陆续成为乱源,专擅趁火打劫勾当,四处流窜如蝗灾,民 众不胜其扰。
第六类,即是广大的基层老百姓,他们如一地之山川,不 管局势如何动荡,只要日子还能往下过(究其实,除了咬牙往 下过,也别无他路可走),谁来统治,不都一样吗?他们本是 穷惯了的底层百姓,再坏还能坏到哪儿去呢?这一想,也就天 下太平了。
此六者各有各的路,一、二类信奉见风转舵、"西瓜(偎 大边)理论",不需他人操劳。第六类与世无争,唯最恨第五 类来扰。眼下只剩下三、四类,决定将自己的存亡与台湾之存 亡捆绑在一起,一类建国,一类抗日,二者理念相同,行动一 致--至少,刚开始是这样的。
马关签约次日4月18日,丘逢甲这位"慨然有澄清天下之 志"的才子、时任全台义军统领,率全台士绅上书反对割台, 巡抚唐景崧亦电奏清廷意图挽回。往后期间,局势极为动荡, 前途暧昧不明。后确定清廷放手列强无意干涉,内外顿然无 援。5月15、16日,清廷接获台湾绅民电文,谓"台民不服属 倭,权能自主",建国之路风云初起。5月21日,各方菁英领 袖:丘逢甲、林朝栋、陈儒林、陈季同等在台北筹防局聚会, 召开国是会议,"台湾民主国"建国大政底定,共推唐景崧为 总统,丘逢甲任副总统。遂火速铸银质印章"台湾民主国总统 之章",制"蓝地黄虎旗"。这条路不能回头了。
历史上找不到几个当官的像唐景崧这么倒霉--那些人不 管因何缘故倒霉总归是丢官掉脑袋吧,唐景崧不是,他不仅升 官升到顶点(总统),而且还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