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节:不厚道(1)

那些有伤的年轻人 作者:庄雅婷


至于祈祷这事儿,多年前气功中有一种叫自发功的东西,完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人都可以通过冥想来调整自己。于是,很多人出偏了,走火入魔,出现幻听、幻视,最后被诊断为癔症的一种。现在,应该是销声匿迹了。所以,我从来不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经验的人自行祈祷或冥想。即使是畅销书写的,也一样。从文章的开始,我就看到,也许小莉会有轻微的幻听出现。这,其实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信请大声朗读此段落给精神科医生。当然,女主角是运气好的,至于其他,像我一样正常在大都市里打拼的女人们,还是找点其他的方式来解压吧。我相信宗教、性灵或其他对我们的人生有某种程度上的指导意义,只不过——她笔下的那些,描述得并不能让别人信服而已。或者说,其实,她最终是走出了自身构筑的虚妄——那么这本书总算可以让看的人由衷高兴一下了。但是,其他人的生活,还是要咬紧牙关自己坚持过来,否则,你就会沦为形式化的矫情笑柄。

不厚道

日子过得一舒心,人变得不厚道是在论的。这是必然。就好像人终于变得平和宽厚,你又怎么知道其实没准儿仅仅是消沉和百无聊赖?

以前说过一句话:你心里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要当真,什么做不得数。这一判断里其实蕴含了无数来回切换的瞬息万变的状态。非常玄妙,这样的心理活动完全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语言有时也很贫乏,关键是,不必要,何必呢。最后真的,只能缄口。

话说厚不厚道这件事,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一对幸福或不幸福的夫妻就不能理解一个老单身的单相思有多苦,他们只会草草地劝告对方赶紧结个婚,无论内幕多么喜人或可怕,起码那段位比单绷着瞎闹要高端且复杂吧,然后就很可能为了摆脱骚扰开始不负责任地拉皮条……人总是在自己也过得不舒坦的时候才更多地感同身受,太过泛滥的同情心往往是心理投射的作用,生怕自己也落到如此境地——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说的就是这么回事,要是有力气还能游回大海,谁耐烦跟你在一个污泥坑里嘴对嘴地吐泡泡玩啊。不厚道的时候说“珍爱生命,远离傻逼”,厚道的时候说“傻逼何苦为难傻逼”……所谓境界,也就不过是一念之差而已。

人家古人都说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话您可以理解为,看见跟自己价值观不大一样的,您又搂着不去教育丫,那么就很容易暴躁,就很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所以,哥们儿不是真的变温和了不是真的主旋律了。这些事自己心知肚明即可,何必再去声嘶力竭玩逆反、玩暗黑、玩非主流、玩死愤青状啊,欧耶。就好像一个笑话说的那样——甲说:丙,您给当个仲裁,我和乙赌了五块钱,丫非说花生是树上长的。丙说:花生当然是树上长的啊。乙捏着五块钱兴高采烈地走了。于是甲就各种不服。丙露出怪异的微笑:你想,你就花了五块钱,就可以让丫一辈子都以为花生是树上结出来的……所以,你知道了吧,有的时候,不厚道是一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