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饭局经济学 第8节

饭局经济学 作者:郑建斌


忠实的朋友,并不是上天赐给你的礼物,而是自己平日“交”下的人。先要有慧眼去识人,再要真诚待人,在这两个前提下,你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友谊的长久要靠两个人共同去维持,而不是单方面的。在现实中,人人都为自己的生活奔忙,各有各的工作和圈子,以至于许多“一起光屁股长大”的老朋友都疏于联系了。这在无形中,你就丢失了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约老朋友吃顿饭,找个地方聊一聊,其实花不了多少时间,无论如何,能通过共同的“回忆”找到的友谊总比现交现论的友谊来得自然而深厚。

赶紧给你的“发小”打个电话联系一下吧!如果现在他正春风得意,你也沾一沾他的喜气与贵气;如果他目前的处境很不如意,你的邀请对于他来说就是一道阳光,他会长久地感念你的情分的。

酒桌上现攀的同乡也好使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脉资源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尤其是到外地上学或谋生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在“对外”上要保持一致性,“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

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脉资源态度,那么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最起码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就完全可以用。

晚清时,落魄的世家子弟王有龄进京捐官儿,因正值漕运旺季,客店紧张,只好暂住在已经预定出去的客房里,当时答应客栈老板,定房的人来了,马上就给倒地方。

只住了一两天的工夫,定房的钦差跟班杨承福就到了,王有龄出去招呼一下,就要另觅住处。听对方开口是云南乡音,王有龄便有了攀交情的引子,他随即含笑问道:“你家哪里,昆明?”

王有龄虽然久居江南,这一句却是老家的云南话,字虽咬得不太准,韵味却足。杨承福顿时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王老爷,你家也是云南人?”

“我生在云南,也攀得上是乡亲。”

“那好得很。”杨承福大声说道,“王老爷,您老不要麻烦了,你还住在这里好了。”

“这怎么好意思。来,来,请进来坐!”

“是!”杨承福很诚恳地答道,“自己人说老实话,我还有点儿事要去办,顺便再找间屋子住。事情办完了我再来,叙叙乡情。很快,要不了一个时辰。”

“好,好!我等你。”

两人连连拱手,互道“回见”。

晚上,王有龄特意让店里做了汽锅鸡等几样云南小菜,虽然器具不太对头,但是杨承福却很高兴,客居无聊,两人吃到深夜才各自歇息去了。

就是这次不起眼的偶遇,竟然给王有龄的事业带来新的转机。杨承福是钦差的跟班,对京里情形自然很熟,此番到吏部打点,哪里轻哪里重,全靠杨承福指点,捐官事宜自然是一路顺风,水到渠成。

人生的四大喜事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退一步说,客居异地的时候,就算碰不到旧日相知,听听熟悉的乡音,心里也算是得到一种安慰了。如果能帮上同乡什么忙,既加深了感情,又引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也算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乐事。

有些人会困惑于自己的同乡资源少,用来经营关系显然有点儿不够,其实如果你把心思放在“乡情”二字上,可以发掘出来的感情就源源不断了。

高悦本是学中文的,但进了公司以后一直搞销售,业绩一向不错。同事们都说她有天生的亲和力。她用不长时间,就和新客户处成了老朋友。

高悦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她总是可以和客户套上“同乡”关系。高悦的父亲是江西人,母亲是上海人,她本人也是在上海出生的,这两个地方出来的人,自然是她名正言顺的同乡。北京嘛,那是高悦上大学的地方,当年她又爱四处逛,胡同的照片都拍了不少,侃起来自然也头头是道。如今,高悦的工作有调整,被上海本部派驻武汉,那里也就成了她的大本营,自己从此也以半个湖北人自居。

在交际场合中,人们“套同乡”,找的就是一种“认同感”,如果你可以很自然地谈起他所熟悉的风土人物,你们就有了一种自己人的感觉。以后再谈及什么正事、实事,这就是良好的润滑剂。

人们对于同乡的情感都是发自肺腑的,因为同乡的关系大都具有人文情感和地域情感的双重特点。一个村子的人,到了镇里就成了同乡;一个县里的人到了省里,也成了同乡;一个省的人到了首都,便成为了同乡;而一个国家的人到了国外,就更是同乡了。同乡与同乡的联系,在地域,更在于感情,如果你对一个地方的熟悉和喜爱溢于言表,就等于是对那个地方出来的人的尊重与肯定,这时候,他就不会计较你说是父母的家乡还是你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了,他会把你当成实实在在的“老乡”去相处。

同乡资源的亲切感是其他任何资源无法替代的,所以好好把握这份难得的资源吧,这必定会让你的人脉网络获益匪浅。

非工作场合,更要掌握好与领导的距离

许多职场中人,在与高高在上、严肃认真的上司打交道时,无不希望与他们的关系近一些,再近一些。这个愿望无疑是良好的,在上司面前拘谨畏缩,耗子避猫一般的人,很难落入领导者的法眼,有什么好事儿自然也轮不上了。但与领导拉近关系,并不是说就与他们称兄道弟、亲密无间,领导毕竟是领导,每个当领导的人,对自己的权威都是非常看重的,对于下属,他们在潜意识里都希望保留一段“陌生”的距离,以便充分维护自己严正的形象。

如果你的老板非常器重你,经常带你出席各种社交场合,那么,你千万不要得寸进尺,保持适度的距离对你是有好处的。任何一位领导在对待下级问题上,都希望和下级保持良好关系,希望下级对他尊重、服从、喜欢。所以,当他愿意和部下建立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的同时,在愿意进行情感沟通的同时,总是不希望用朋友关系超越或取代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他必须保持自己一定的尊严和威信。

人与人之间,由于地位的不同或者立场的差异,往往都会有设防心理。因为对于你,对方并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他们会小心谨慎,此时你不能为了套关系而涉及一些比较私人的“项目”,也最好不要涉及家庭、个人情感等私人话题。说话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考虑这个话该不该说。言多必失,言多必轻。过多地涉及个人私事会让对方觉得你很轻浮,不值得倚重。

每个公司所缺少的都是能独当一面,为公司带来效益的优秀员工。那些没有能力、没有个性,只能扮演“帮闲”角色的人,如果要以攀附作为自己升迁的积累,无异于犯了方向性的错误。

唐朝武则天有个姘夫叫薛怀义,他原名冯小宝,是洛阳街头的一个卖药小贩,被武则天宠幸异常,让他扮作和尚,随便出入后宫。他小人得势,骄纵不法,在朝廷大臣面前居然也趾高气扬。

有一次,他从朝堂经过,依然是大模大样,昂首阔步,对迎面相遇的左丞相苏良嗣视而不见。苏良嗣大怒,命令左右随从将薛怀义紧紧拽住。他挥起手臂,照着薛怀义的面颊,来了个左右开弓,连抽了数十个耳光。

薛怀义连忙哭哭啼啼去找武则天诉苦,对待大臣一向严苛的武则天这一次竟然没有发怒,只是对薛怀义说:“你以后从北门出入就是了,南门是宰相上朝所经之地,你就别冒犯了!”

男宠们狗仗人势,不免作威作福,大臣们地位尊贵,自然不买账,真让武则天左右为难;偏袒情夫吧,必然遭到大臣的非议;支持大臣吧,又会委屈了情夫。但是她最终的选择,却是以朝廷大计为重。

武则天作为一国之尊尚且有各种顾忌,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让上司因为某种私交而偏袒你,只可能是一种靠不住的愿望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