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确立人生的目标
在二十几岁时,我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那么固执。这个世界多彩多姿,人生也充满希望,可是大人们为什么要故步自封,并且强求后代要接受自己的人生观呢?多年后,我终于理解了他们的初衷动机。当人跨过30岁的门坎后,似乎命运已经成形,一切就像早已安排好的那样,不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大部分人都会循规蹈矩、默默无闻地过一生。
长大以后回首往事,发现儿时那些到处惹是生非的朋友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而邻居家的大叔依然没有改掉偷东西的坏毛病,还有那些虚荣心太强的朋友,依然一事无成,过着平淡的生活。也许这就是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里,很难看到奇迹。脑子愚笨的朋友,不可能一夜之间成为爱迪生或爱因斯坦式的天才;连简单的事情都处理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而男朋友越轨的蛛丝马迹,也不可能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只是一场误会。在漫漫人生道路上,长辈们见过太多的平凡,因此理所当然地忽略了“奇迹”。他们也知道,虽然偶尔可能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希望,但从机率上分析,这种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人的一生都相信平凡,那么幸运之门就永无开启的一天。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人生早已注定,于是日复一日地不思进取。因此,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人们,就喜欢在电视剧或电影里寻求安慰,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是,与虚构故事里的人物不同的是,在残酷的现实里要扭转乾坤并非易事。
要靠自己改变命运
在读初中时,仪君的学习成绩很差,所以仪君的父母对她并没有抱持任何期望。每当看到她沉迷于漫画书过日子时,曾经希望她考上大学的父母只能暗自叹气。但仪君却不以为然,因为她并不认为努力学习能带来好处。 在高中时期,仪君依然随意地浪费宝贵的青春。有一段时间,为了买新手机,仪君在小吃店里打工。当她知道比她大三岁的表姐,在大学里每周只利用两小时当兼职家教,收入就是她的两倍时,她大吃一惊。她突然意识到,如果再不好好用功,以后就会像现在一样,辛劳工作几个月才能买一只新手机。
从此以后,仪君下定决心好好用功。看着用功读书的女儿,父母都以为她只是一时冲动,坚持不了多久。但两年后,她通过了首尔大学的初试。虽然没有通过最后一关,但她却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从此自信心大增,人生观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仪君最终考上了一所中等大学,毕业前夕她又确立了新的目标。她看上了某大企业的职位,因此力排众议,和无数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同台竞技。她通过选修的方式学习营销学,并通过了资格考试,因此成功地跻身于只招收一流学府毕业生的大企业。 在忙碌的仪君身上,早已看不见十六岁少女的天真无知。 从现在开始,可以从别人的眼中了解自己。
“十年后,你认为我会过什么样的日子呢?” 通过这种调查,二十几岁的女人就可以明白:周围的人对自己抱有的希望是多么平凡而渺小。但是你绝不能因此而记恨、埋怨他人,因为外人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判断。 二十几岁的女人们要明白一点,假如你无法摆脱这种判断的束缚,认为自己“命中注定”或“命该如此”,那么你就会画地为牢,过着一种你并不喜欢却又无可奈何的生活。 拥有杰出才能和优越条件的人,即使不用成天劳碌,也能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是想在某些领域大有作为,依然需要打破既定的老旧观念,逆转自己的价值观才行。 如果你不想在平淡的生活里终老一生,就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改变自己的人生。二十几岁正好是最适合塑造人生架构的时期,不仅有很多选择的方向,而且不必为家庭琐事烦恼。三十几岁决定一生的成败,而想要在而立之年有所作为,就必须在二十几岁时累积努力的成果,作为基础。 如果能在二十几岁或三十几岁时体验人生的成就,不但可以提升自信心,而且这段经历也会成为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大部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绝不会被命运牵着鼻子走。比如:有些人天生嗓子沙哑,后来却成为了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有些人没有文化知识,在别人眼里只适合去饭店打工,但后来却成为某公司的CEO;有些人因为性格天生内向,被人认为连一双手套都卖不出去,后来却成为汽车销售大王。
虽然97%的人默认了命运的定数,过着平淡的生活,但还有3%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命中注定的人生。二十几岁的我们,也能成为那3%的成功者。就像没有高潮的电影一样,平淡无奇的人生有什么值得我们向往呢!如果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时刻准备逆流而上,但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现实的存在。换句话说,不要为了成为小说家,就辞掉现在的工作。虽然改变人生需要冒险,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能力承担冒险的后果,而不能孤注一掷,把自己逼进死胡同。如果冒险尝试后的回报,仅仅是巨大的打击,那就很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了。 总而言之,那些“突然之间”崭露头角的人,一定是平时有所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