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看到我拿着一包小小的薯条回来,眼里当然有些失望,尤其我买的薯条是份量最少的。
“爸爸,只有薯条啊?”尧儿怯生生地问。
“对,就只有薯条,以后你们要是背得好,爸爸每天奖励你们一包薯条。”我面无表情地说,同时严厉地看了他们一眼,“当然,如果背得不好,是会得到惩罚的。”
身处麦当劳这样具有诱惑的空间里,孩子们这一天只盼着得到礼物了,大抵忘了还有惩罚这回事,我这一提醒,大家才隐约想起来。
“哦,对,今天没有被打耶。”尧儿高兴地说。
想到没有受到惩罚,孩子们的心情也明媚起来,竟比吃到麦当劳还高兴,快快乐乐地把一包薯条分了。
有时候对待孩子就是这样,平日里给予的越多,孩子想得到的欲求就越多,如果平日里都没有给孩子任何东西,突然给孩子一些小奖励,他们反而会觉得特别幸福,也特别珍惜。希望这些可以作为当今90后独生子女父母们的一些参考。
萧尧和萧君就这样在我的“私塾”里一天天成长起来,他们吃进肚子里的古文越来越多:《三字经》、《声律启蒙》、《滕王阁序》、《出师表》……在许多孩子连“声律启蒙”四个字都写不全的时候,他们已经能把这部书倒背如流。不认字、不明白,却逐字逐句认真记诵,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对里面的每一句话都顿然领悟。
有花自然香,大家见到我的小孩都称赞有加。渐渐地,我的家就成了一个私人的“幼儿园”,一到放寒暑假,临近的亲戚朋友都会把孩子们放到我的家中,让我教授和监督孩子们背诵,最多的时候,家里共有13个孩子。只要我一发号施令,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背诵起来。渐渐地,背诵的成就感已经超过了任何奖励,有时候成功背诵了一篇课文,我只要轻描淡写地夸奖一句,我的孩子们就像吃了麦当劳一样高兴。
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小学、初中、高中、高中毕业,他们早已告别了在麦当劳念书的年代,但我的“私塾”从未间断过,因为我的“私塾”已从有形的空间推演到无形的“心间”。我把大学时的一首诗送给他们:“早看朦胧晚看霞,声声啼春鸟吱喳。窗前冷露几时凝,有书何处不是家。”孩子们从初中起便熟读《论语》、《孟子》、《道德经》……事实上,与其说我对孩子们进行的是“儒家教育”,倒不如说是“百家教育”。在我的严格要求下,萧尧和萧君读完了许多现在的孩子连碰都没碰过,甚至听都没听过的古典名著。在他们的心目中,我就是古代拿着教鞭的教书先生,一个不小心,读错一个字,那教鞭就会狠狠地挥过来。的确,这古代才存在的教育方式,却在我手上出现了,因为我坚信,国学就是根本。虽然不曾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国学大家,但能够熟识每一部古典著作,对孩子的成长百利而无一害。哪怕中国已经取消了“八股科考”,但现代“填鸭式”的教育和严格的“高考”制度,和古代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现在一窝蜂考公务员的现象不就是千百年来科考取士的现代版吗?既然古法得以在那个年代奏效,那么我的“私塾”也一定能够成功。我不相信老师、校长、局长奖金刺激下的“素质教育”,在我的字典里,我有自己的“素质教育”,那就是我那饱读诗书气自华的“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