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俊
本书作者比彻·斯托(1811-1896)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曾经做过教师。在与南部蓄奴州仅一河之隔的辛辛拉提市生活了18年,这让她接触了大量的逃亡黑奴,作为一个善良的女性,他们那悲惨的命运自然引起她深深的同情。后来她决定去一趟南方,亲自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于是,这部书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了出来。
此书的内容于1852年首次在《民族时代》刊物上连载,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欢迎程度可以用无以伦比来形容。正式出版后,仅第一年就在美国国内印刷100多次,销售30多万册,后被译为20多种文字传遍全世界。这当中包括我国清末文学家林纾的译本《黑奴吁天录》。可以说,它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也是第二大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圣经》。
也许,你会说,一本书就能这么牛?再牛能牛过《圣经》?
如果说《圣经》在思想和信仰层面的影响绝无第二个出其右者,那么《汤姆叔叔的小屋》对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变革层面的影响,也绝对再无第二部能及,是种拉开肚皮的大手术。后来那些所谓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与它相比,也仅是微创而已。
后世的评论界认为,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一度对世界其他民族的种族解放斗争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直接的体现首先就发生在美国。此书一出版,就极大启发了美国废奴主义情绪,激化了美国南方奴隶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导致美国内战的局部冲突,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也是加速废奴令颁布、促进美国第二次资本主义革命的导火索。关于此书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林肯总统后来接见斯托夫人,问她:“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并非玩笑!
显然,把这部著作的价值只局限于文学性方面,显然是不合适的。即使是被冠以抗议文学的鼻祖,也远远不够。这无疑是忽略了其在微妙的社会背景下对美国资本主义价值观和美国起飞的巨大影响,进而对世界发展形成的蝴蝶效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书的价值根本就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是历史性、政治性、体制性、丰碑性、鞭策性。林肯先生很英明,说它是引发南北战争的著作,一点都不为过。
它就是那对闻名遐迩的蝴蝶翅膀,南北战争,只是它引发美国重塑、推动第二次资本主义经济革命的一次小震动,事实上,更大的震动是随后百年的美国思潮扩张与经济腾飞,最终带动欧洲、亚洲、非洲的迅速发展。因为美国经济腾飞对世界的促进和影响之大,是不争的事实。
书读三遍其义自见,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思考。也许,第一次读,你看到的是人性和泪水,懂得了为何在一个半世纪的风起云涌之中,却丝毫没有蚀平这些放射人性光辉的文字,因为它们刻在那个时代的路口上,刻在以后所有时代的人们的心里。也许,第二次读,就看到了无坚不摧的美国是如何被这部书驱赶的,没有这部书,也许美国今天只是个一流社会,二流国家。因为此书的出版正值美国政治经济动荡、贫富差距巨大、奴隶命运跌宕的时刻,变革,已势在必行,已箭在弦上。
那么第三次,我们将看到什么?
就让我们重新思考,思考从奴隶制到黑人总统奥巴马的美国式演进,从社会底层到利益集团的诟病,百年世界的发展,引擎点究竟在何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