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职场菜鸟,早起练好“入门功”(4)

开窍:年轻人一定要懂的职场潜规则 作者:士瑾


 

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主张和坚持,尤其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同样的业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而年轻人的自信和骄傲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创新是有很大空间的,自己的方法会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于是对老员工的做法或者方式不予理睬或者阳奉阴违。结果,在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发现,老员工的做法自有他们的合理之处,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工作多时,坚持下来,必然有他们的生存法则。

就像古童的遭遇,可能新人初到一个集体,碰到一个年长的刺头员工,下意识的反应都是忍让、逃避。但是他们却不真正清楚,这位刺头的性格到底如何,对付不同的刺头要有不同的方式,而小张这些老员工早就摸透了老刘这类刺头的性格,逃避、忍让对她来说只会让刺头得寸进尺;只有针锋相对,言语相激,才会让欺软怕硬的刺头知难而退。而古童正是不认同小张的做法,所以兜了一个小圈子,还好,回头得早。

但是,在模仿的同时,还要学会分析对比,自己固有的做事方法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业务也好、人际也好,自己哪方面没有想到等,都是要认真考虑的。处于新人阶段,就是要不断地积攒实力,利用一切的时间不断提高自己,要知道,职场生涯的前三年格外重要,机会也十分宝贵。学得多了,积累得多了,经验也就多了。多做、多问、多看,才能让新人快速地融入环境,与公司的大步调一致,这样才会走得更快、更好。

职场里没有最聪明的,大智若愚才是大智慧

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也不一定是最能干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对公司的生态环境洞察最深刻、理解最准确、把握最到位,从而能够以最合适的状态及心境应对一切的变化。

他们往往是同事眼中不识时务的顽固者,是别人眼中环境反应的迟钝者,但经过许多次的考验之后,就像大浪淘金,很多聪明者反而站不住脚跟,被一波接一波的大浪卷走,剩下的这些“迟钝者”却往往以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最终获得管理者的赏识,成功实现晋升的梦想。然后你才发现,原来他们是大智若愚,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职场生态圈中,“迟钝”也是一种力量或者一种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顺达公司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但同时,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与日俱增:一方面竞争对手步步紧逼,公司的市场不断受到蚕食;另一方面,营销体系及相应的制度都有些混乱,区域市场的管理出现许多漏洞。吴军与刘铭都是顺达公司刚引入的两名高级营销人才,出任公司的营销副总监,分管不同的市场,共同向总经理及董事会汇报工作。顺达公司引入吴军与刘铭这两位高级人才,正是为了解决公司当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从工作背景来看,两个人极为相似:同样毕业于名牌大学、都曾任职于著名跨国公司,而且二人都对工作充满高度的热情与信心,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成就。在公司欢迎会上,两个人都向董事会许下重诺:一年半之内会让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市场大为改观。

在正式接过令箭牌之后,两个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人员、营销体制、激励体制等,引入外资公司一套成熟的制度进行实践。虽然职业背景非常相似,但吴军与刘铭两人的工作风格却大相径庭。吴军很有外企经理人的工作风范,做事雷厉风行,而且说话直言不讳。他的洞察力与市场判断力,让许多下属很是佩服。而刘铭却很像职场版的“许三多”,平时总是憨憨而笑,性格不温不火,做事从不急进。结果,许多人都认为刘铭将会比吴军更能做出成绩。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按照单纯的字面意义,我们可以译为对周围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遭遇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钝感”相对敏感而言更像一种大智若愚的生存智慧。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形象之所以广受欢迎,正好说明了钝感力的妙处所在。

把握好职场最初几年的生涯将会对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职场就是一个个面貌各异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中,互相的竞争、斗争在所难免,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也是常态。保持一定的敏感度是必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价值的内在认同、对目标实现的不变坚持,从而在努力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排除各种杂音与干扰。

金庸也曾经说过,他年迈耳背后,该听见的话就能听见,不该听见的话就听不见。当有人要你当面表态,要你选择事情的方向,不管你怎么选都是错的。那么装傻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是没选择时最不易犯错的方法。别担心装傻的样子很拙劣,即使每个人都看出你在装傻,可他们依旧拿你没办法。真正倒霉的是那些明确表态的人,有这些龙套牺牲,怎么也轮不到你。在职场上,总把自己当最聪明的人,一定是跑龙套的命。真正聪明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该精明时精明,不该精明时装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