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没有目标,考上名校也是浮云

别让高考报考毁了孩子一生 作者:赢鼎教育教研团队


【报考案例】

张空谷(原名张非)何许人也?

2007年四川一家媒体报道,南充十中复读生张空谷曾两度参加高考,先后考上北大清华,为获重金,均退学返川复读,被媒体称为“考霸”。

2003年,张空谷第一次考入北京大学,随后在2004年7月被学校劝退,理由在当时看起来颇为离奇——由于沉迷于网络,他7门必修课成绩全不及格。

2005年,复读一年的张空谷卷土重来,以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然而就在一年后,他再度由于沉迷网络,学分不够无奈选择自动退学。

2007年,虽然一家人对张空谷已近绝望,但在众人的帮助下,张空谷再次以677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单从高考成绩看,张空谷被清华录取顺理成章。但由于张空谷曾先后参加三四次高考,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07年考上北大、清华,后因沉迷网络被退学。加之有网友爆料,张空谷从清华退学是其主动申请,目的是通过高考挣钱。可以说,正是以上并不光彩的背景才使其有了“考霸”的绰号。

网友对其充满贬义的道德评价确属空穴来风,张空谷沉迷网络是铁定事实,他也因为高考成绩优异接受政府奖金。从其过去的行为看,他只是应试教育的成功者,而不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他固然有着高考屡战屡捷的“辉煌”, 但高分的“一俊”,难遮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多丑”。张空谷沉迷网络已成痼疾,虽主动接受专家主持的“网瘾”戒断诊疗,但进入清华以后,开放的校园生活,紧张的学习压力,如果没有校方持续的心理疗治接力,张空谷能否抵挡住虚拟世界的诱惑而故态复萌仍是个难以预料的问题。

张空谷的人生尴尬看似网络原罪实乃魔由心生,缺乏明确的学业、职业乃至人生目标所致。

【案例解析】

由于我们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很多学生的竞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但是到了大学就截止了!

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考一所好大学,透支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尖子生入学前都有着很强的心理优势,可是一进大学,自己原先的那点骄傲和自信很快就淹没在人群中了,加之枯燥的学习生活,使自己失去了为理想和目标奋斗的动力,甚至有些人因为忍受不了平凡而得了抑郁症。

大学里,老师抓得不严,学习全靠自觉,到考试临阵磨枪,很多学生因此对读大学感觉迷茫,不知道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是学习知识。一些不良事故屡有发生,对大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部分人因此消沉,学校方面却很难有正确的引导。

大致来说,学生类型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自主型大学生,这种学生是有目标的,目的明确,他们上大学就是为了四年后就业顺利或考研,对学习很积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一种是混沌型大学生,这种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完成几个任务:谈恋爱、应付考试、拿一个毕业证;还有一种是植物人型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享受,读了十几年书,好不容易熬出了头,认为自己应该在大学这种大好环境中完全放松,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跑到大学里养生来了。

大学扩招一方面使一般人都能走进大学,而另一方面也使一些还不具备容纳更多学生的大学显得拥挤,只好重设新校区。新校区都属于新建或是某个地方新辟的教学点,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习氛围都和老校区无法相提并论。

由于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不能很好地结合,学不到真才实学,不少原本对大学满怀憧憬的学生感到失望。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又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及能力产生怀疑,以至于感觉前途渺茫。

所以,很多大学生在读大学的时候不是在努力学习,而是无所事事地混日子!

这是谁的错呢?为什么一年前还“头悬梁,锥刺股”的尖子生会变成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进入大学以后失去了目标。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考大学,高中所有的努力都是以高考为导向的,但是进入大学你会发现,瞬间你的目标没有了,也就是说大学生集体处于一种目标缺失的状态。寂寞、郁闷、彷徨、迷茫……这样的词才会充斥在大学的校园里,这也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回过头来,我们就不难理解张空谷的遭遇了,他本来是一个天才型的选手,能两度考入清华大学,可见他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要远在一般人之上。但是由于他不适应大学里的学习方式,而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以至于沉溺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问题就出在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不一样,大学更多的依靠的是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没有人跟在你的后面督促你,你学不学习完全是你自己的事。

【专家建议】

我们家长在帮助学生报考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区别,要选择那些学生想学、能学、愿意学的专业。

如果考生本人非常想报某个专业的话,按考生的意愿比较好,这样学习起来可能会更加省力。如果考生本人并没有什么特别肯定的想法,只是大概喜欢某个方向的话,那选学校更好一些。因为这类考生(应该也是绝大部分)想报考的都是大众化的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文法类……几乎每个大学都有相关的专业,那选大学就非常必要了。

因为一个人的教育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对一个人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大学后,不可太过放松,社会才是真正的大课堂,大学生活是从学生时代到成人时代的过渡,不可荒废。如果想继续深造,就要像高中时一样好好学习。

如果想毕业后直接找工作,进入社会的话,大学阶段就要尽可能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培养的是思维模式,不会培养你的行为模式。所以如果不主动给自己加码,如考一些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毕业后会很不适应。

考进大学,就好比艰难地挤过那座独木桥,到了一片视线开阔的原野。原本在高考中一直绷紧了弦,被人督促,紧张而又疲惫的高中生,突然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没人监督,没人管理,人就很容易变得慵懒,丧失学习的激情。

所以刚进大学的同学,就应该定下自己的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热情,考虑好四年的大学生活怎么过。而大学生的出路无外乎两条:就业和升学。无论选择工作还是考研,你都得努力学习,为自己打好基础,积攒自己的资本,以便在将来的职场竞争或是研究生考试中击败对手。

许多孩子进入大学后,明显会觉得有失落感,总觉得大学完全不是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哪怕是再好的学校,身在其中也感觉不出它的好来。这是很正常的,大学说白了就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学校哪怕再不堪,其实也不影响真正爱学习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