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视人为物

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作者:麦基卓


问:到底什么是婚姻?

答:婚姻是留住你的女友,不让她回父母家。(六岁的埃里克)

在浪漫期,对方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可以照顾自己的焦虑和需求的对象,这种观点起源于早期童年的物化经验。就婴儿而言,这种物化是正常的,他们以物化的方式与外界建立关系,将外界划分为"许多对象",学习在对方的背景中互动。早期关系的对象(通常是父母和兄弟姊妹)被视为保护者和照顾者,这些人是日后建立关系时选择对象的原型。

在亲子关系中,双方都有物化的情形。父母起初并不了解子女,子女是父母投射想象和愿望的小小对象,其实婴儿的自我尚未发展,没有什么"个人"的性质可供了解。同样的,小孩也不认识父母真正的个人特质,父母只是个对象,可以满足欲望、保护小孩、供应需要。许多人并没有在长大后跳出这种观点,父母后来想建立较属于人对人的关系时,小孩常常拒绝改叫父母的名字。

即使长大成人之后,许多人在关系中仍停留在这种物化的状态,在角色中运作,并期望别人也是如此。物化阶段的关系就是浪漫期,这种关系显然并不是人对人的关系,因为双方都不了解对方,所以无法真正接纳对方的个人特质。

基本问题:潜在的不安全感

浪漫期的人把自己对完美伴侣的概念投射到对方身上。小孩对父母的投射是为了处理不安全感,父母对小孩的投射是为了拥有具有意义的对象,约会中的男女彼此投射,商业伙伴的关系也如此投射。

人在关系中选择具有特定特质的人,以符合内在的形象。简言之,人有既定的想法,认为什么人会是完美的伴侣,然后被符合这种形象的人吸引。他们相信自己能和这个理想人物建立关系,借此解决生活中的缺憾与不安全感。问题在于寻找某人来满足自己浪漫的愿望时,会把重心放到自身以外,于是变得软弱、不认识自己、无法和他人有关怀的对话。在关系中,他们的伴侣会成为拥有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人。

问:几岁是适当的结婚年龄?

答:等我从幼稚园毕业,就要为自己找个老婆。(五岁的伯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