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那位女士来北京,我去见她。刚提出重签合同,她说出一句话来,幸亏我当时已经落座,不然,我不敢保证我能站得稳:"那个项目不跟你做了,我们自己做。"
"收益怎么分配?"
"我们公司35%,中心25%。"
所谓"中心",就是我的上级单位,就是我的那个朋友、那个投资者的公司。
"我被耍了!"这是我当时最尖锐的感觉。一刹那间,《汉语大辞典》里的许多词组有了直观的意义,比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合伙抢劫,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接下去的谈话可想而知,不会令人愉快。事后想想,觉得应当做做她的工作,劝她履行原来的合同。这就是我的济南之行的使命。
怎样才能说服她呢?我苦思冥想。
"找几个有分量的我们的共同朋友去说服她。"我忽然想到一个主意。
对!应当把尽可能多的朋友加到我这边来。加得多了,她权衡利弊与力量,可能被说服。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想到了加法。我以前为什么想不到?回想起来,我以前用的几乎全部是减法。这是导致我经商失败的根本原因。
我两手空空,下海办企业靠的是什么?当然靠朋友。靠朋友出钱,靠朋友出力。朋友出钱出力,当然不会是无偿的。有的要求回报信任、平等和利益共享,比如我公司内部的朋友;有的要求回报顺从捧场、忠诚不贰,比如我的老板。我为什么不能理解呢?
这有一个秉性问题。那个老板朋友曾经说我"既不能做领导,也不能被领导"。这种任性自然的秉性,做人,或许有魏晋的潇洒;做事,则可能一事无成。这种习性排斥组织,难以在人事关系上使用加法。
也有一个心态问题。我曾经风光过一回,现在不风光了,但风光的心态还在。不能随便供人驱使,甚至不甘心与人平起平坐,事事处处寻找受人尊重的名人感觉。一个朋友把这称之为"低谷时期,高峰心态",是很贴切的。海能使用加法,把每一滴水都加过来,是因为它低。我这样"高",谁肯流过来?
还有一个脾气问题。过去十年,可能只发过一回脾气;现在每天恨不得发十回脾气。任何人任何一点不如意的小事,都会让我暴跳如雷。在我的一次狂怒之后,我的侄女(在我的公司实习)离公司出走,留下一封信:"我爱你,但我受不了你!"
和气生财。为什么?和气能把对头变成朋友,故能生财。怒气会把亲友变成对头,只会丧财。
和气是以一加百,怒气是以一减百。
对于一个初创的公司,经营之法莫大于加法,加法莫大于和气。
尽管由于其他原因,我未能说服那位女士,但我因此悟到的道理,却让我非常快乐。这快乐,是世界上不多的几种拿金钱买不到的快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