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诸葛亮的分析框架,可以得出下面的模式:
这是一个闭环模式,从阴阳到生克,从生克到加减,从加减到成败,从成败又回到阴阳。
阴阳生克是考察与分析,加减是制订行动方案,成败是方案实施的结果。回到阴阳,是对结果做出评价,消除谋略结果可能带来的阴阳失调的负效用,并针对新的阴阳形势,制订新的谋略方案。
这个模式的起点是分析阴阳,是构思谋略的第一个步骤。分析阴阳就是察势。
察什么势?诸葛孔明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说得更具体些,是人势、地势、时势、事势、名势这五势。阴阳分析,就是五察。
《红顶商人》里左宗棠曾教导胡雪岩要学会察势:
"我再跟你讲讲办大事的秘诀。有句成语,叫做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办成了,就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当时,他们正在运筹一个大谋,办一件大事,他们要办一个大造船厂(即后来的马尾船厂),经费还要从李鸿章把持的江海海关那儿捞。
胡雪岩的谋略是借洋债,让江海海关担保。实惠咱们得,风险少荃老哥担。这是一举两得:壮大自己的实力,枯竭李鸿章的财源。
胡雪岩担心的是朝廷不许借洋债,大人物恭亲王就断然拒绝过借洋债的动议。看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和反对举外债的政策,还是祖宗遗产。
左爵爷不以为然,为了开导胡雪岩,说了上面的话。他认为,要办大事就要察势。察什么势?人势、事势、时势。
"人之势者,势力也。就是小人势利之势。当初我几乎遭不测之祸,就因为湖广总督官文的势力,比湖南巡抚骆秉章来得大,朝中听他的。他要参我,容易得很。"
同样的事,不同的人说,效果不同。同样的人,说不同的事,效果也不一样。事势大,效果大。
"以当今大事来说,军务重于一切,而军务所急,肃清长毛余孽,又是首要。所以我为别的事说话,不一定有力量,要谈入闽剿匪,就一定会听我的。"
这是事势。借这个事势,要求别的事,也容易成。事势有了,还要看时势。"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言听计从。说迟了自误,说早了无用。"
等到朝廷要左某平定北疆时,他所提的所有要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们谋划的事情也获得了成功。
左宗棠没有谈到地势和名势。地势在政治上、军事上、商务上都极重要。山谷里的大树,还不如山顶上的小草出风头,就是地势使然。父亲,对于儿孙,是地势的一部分。
有些事,在甲地办不成,在乙地就容易办;另外一些事,在A地是大事,在B地就成了小事。
像深圳那样的地方能很快发展起来,也是地势使然。第一是天高皇帝远,第二是毗邻香港,近水楼台。二者缺一不可。
至于名势,孔子说得最清楚:"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必也,正名乎!""文革"中整人为什么要上纲上线?为了正名。纲和线,具有巨大的名势。以革命的名义可以干许多事情。革命是正名势,反革命就是负名势。谁被定义为反革命,谁就有被打翻在地并被踏上一只脚的义务。
如此我们可以理解当年国民党杀共产党是以"革命"的名义,共产党杀国民党也以革命的名义;如此我们可以理解"文革"中人们为什么要打语录战;如此我们可以理解所有战争各方都宣称自己打的是正义战争;如此我们可以理解世界上许多坏事都是在最美好的名义下干的。这都是争名势的结果。
不过,在人们心中,有些东西比名势更强大,那就是人类的情感。当一位母亲说,"这场战争当然是正义的,因为我的儿子是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这时,我们理解了这种情感。在这里,正义的是她的儿子,不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