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不死心,又派大臣费仲来索要。费仲是著名的奸臣,助纣为虐,朝野切齿。大家以为文王这次一定一口回绝。不料,周文王一见费仲就立即应允,把玉版给了他。
这真有点不爱贤臣爱奸臣。文王糊涂了吗?没有。关键要看是谁的贤臣,谁的奸臣。
对于殷纣朝廷,胶鬲是自生数;对纣王本人,胶鬲是相生数。敌方生数,便是我方克数,应当去之。所以玉版不能给他,不能让纣王重用他。
而费仲则是殷纣王朝的自克数,应当留之。让他出色地完成使命,让纣王更宠信他,以加速其自我灭亡。
说完故事,韩非子评论道:"文王举太公于渭滨者,贵之也。而资费仲玉版者,是爱之也。"姜尚是自己的贤臣,是自生数,所以贵之。费仲是对手的奸臣,是对手的自克数,也就是我方的相生数,所以爱之。韩非认为,懂得这个道理,"是谓要妙"。
仔细读这一节的读者或许已注意到,费仲并非与周氏集团直接相生,而是通过造成敌对集团的自我相克而与己方间接相生。这种相生数,称之为间接相生数。
间接相生数可以与己方发生三种关系:一直接相生,二中性,三直接相克。第一种情况等同于直接相生数,第二种情况是中性间接相生数,第三种情况是负间接相生数。中性间接相生数在谋略实践中是借刀杀人的刀,负间接相生数在谋略实践中是以毒攻毒的毒。
因此,对生克关系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主客体之生克数的分析和衡量。我称此为度数。度数者,权衡度量生克之数也。
度生克之数,要度生克的不同程度。请看下表:相生相克相赏相刑
相利相害
相合相冲
相安相离自上而下,相生相克的程度逐级递减。注意这一点很重要,提高客体的相生程度,降低客体的相克程度,是加减谋略追求的目标之一。
还要注意到生克数的可变性。任何事物都在一定限度内保持自己的性质。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生数往前多走一步就变成克数。中国古代有部《长短经》专门讲这个道理。
仁,多走一步变成反仁;义,多走一步变成反义;礼,多走一步变成反礼;乐,多走一步变成反乐;名,多走一步变成反名。如此等等。
在某种条件下,自生,多走一步会导致与人相克;增加自克数,反而能与人相安。著名的例子是萧何贱买田地自辱。还有个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
汉武帝时,封地在河间的献王,来朝见武帝。武帝见他举止得体,合乎礼仪,隐然有王者气象,便勉励他说:"好好干吧,你前途大得很呢。汤武当年只有七十里的地盘,文王也不过百把里领地,后来都贵为天子。你的封地比他们大,你要努力呀!"河间献王大概吓出了一身冷汗。回去后马上纵情酒色,不理政事。
在《序章》胡雪岩一节里,我们看到了靠山如何变成火山,加数(生数)如何变成减数(克数)。
间接相生数的可变性更值得注意。弄得不好,你的间谍会变成双重间谍,你借来杀人的刀会反过来杀你。
东周时的息侯和蔡侯就忽视了这一点,两个人都借楚国这把刀去杀对方,结果两国都被自己借来的刀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