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和平崛起与韬光养晦

中国如何影响世界 作者:张剑荆


2003年12月8日,中国总理温家宝抵达美国。在12月9日出席美国九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晚宴上,温总理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的演讲。在这个演说中,他提出,中华民族历来珍惜和平,崇尚和睦。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在对外关系中,我们一贯主张以邻为伴、与人为善,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他说,中国现在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中国就是发展了、强大了,也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温总理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又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改革开放与和平崛起的大国。温总理明确地把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称作“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他阐述说:“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发展,不应当也不可能依赖外国,必须也只能把事情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就是说,我们要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就在于此。”

这是中国最高层首次用“和平崛起”对中国的形象进行描述。在此之前,中国官方文件中,虽然强调“和平发展”,但是却没有使用过“和平崛起”。事实上,“中国崛起”作为评论中国的基本语境一直被国外学者广泛使用,进入90年代以来,海外关于中国崛起的报道和评论迅速增多,中国学者在讨论中国问题的时候,也开始使用“中国崛起”的说法。

与崛起成为国家自觉意识如影随形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韬光养晦的问题。目前在此问题上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韬光养晦’是长期战略,并非权宜之计”,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就必须韬光养晦,只要坚持这个原则,执行睦邻友好政策,就可以打破美国纠结我国周边国家建立围堵中国战线的图谋;有人指出,韬光养晦战略对于中国威胁论具有消毒作用,因此仍然具有重大意义,需要坚持。另一种观点认为,当年提出这个原则时的国际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坚持这个政策,显得不合时宜了。

持后一种看法的人当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认为,中国的政策目标应当是建立起来能够对抗美国的一极,以此目标衡量,面对西方霸权国家对中国的围堵,“韬光养晦”政策就显得过于软弱,中国要做好强力崛起的准备。我把持这一观点者称作“战略对抗派”。

另一种倾向则认为,如今的国际环境与当年大为不同了:“今天的中国,经历了苏联东欧剧变冲击带来的考验,打破了西方对社会主义的中国施加的重重压力和阻碍,走出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经济持续发展、政局大体稳定的国家;虽然今天我们也还需要冷静观察各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但不需要总把稳住阵脚挂在嘴边;今天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的中国当然也需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但不需要总给人一种韬光养晦的感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坚定决心,我们应当自觉地加大透明度,在世人面前更多地主动展现改革开放的中国形象,而不要总给人一种所谓隐藏不露的感觉。中国应当以一个充满自信、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正在成长中的世界大国的姿态,以真诚、坦然、从容、开放、不卑不亢的心态与各国打交道,这才是中国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世界大国应有的外交心态。”我把持这一观点者称作“大国心态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