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忽视了本体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发展出来的心理学,使我们认清了人们是如何被童年的局限所掌控。诞生于西方的心理学及心理治疗,乃是对治情绪创痛的崭新途径。弗洛伊德时代以降,西方已经累积了许多有关无意识及人格的知识。心理学这门心智科学,替内在工作带来了许多过去所缺乏的认识。不过那些懂得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人,通常并没有在做内在工作。他们是借由解除情绪上的冲突来减缓痛苦的。一般而言,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并不认识"本体",因此脱离本体的那份疏离倾向并没有被认清。他们发现人们和自己的情绪及感觉早已失去联结,他们也发现人们已经被无意识里的信念、恐惧及防卫机制所掌控。但真正的"存在",这个额外的次元,却没有被纳入心理学的理论里。
心理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目前正在大量增殖,但似乎没有一种方法是完整的,而成效也不一。从内在工作的角度来看,如果他们不考量"存在"这个事实,以及我们对它的疏离,这些方法显然无法彻底解除痛苦。痛苦最基本的原因并不是情绪上的冲突。我们会有情绪上的冲突是因为我们不认识自己的本体,此种观点和心理学上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后者认为情绪的冲突就是痛苦的肇因。童年时与环境互动所造成的问题,制造出了我们无意识里的冲突,进而导致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困境。但心理学家并没有发现,就是这些冲突造成了我们和本体的疏离,而本体才是我们快乐、喜悦和满足的源头。
有些人在童年时只要一发怒,就会遭到母亲的排拒,或是一些退缩、惊恐的回应。母亲代表的是爱与融合(至少在婴儿期和童年是如此),所以这个人长大之后只要一感受到愤怒,就会害怕失去爱及融合感。在他过往的经验里,爱与愤怒是不能并存的,每当他表达愤怒时,他的母亲就会收回她的爱。从内在工作里,我们体认到力量、性是与愤怒密切攸关的,它们都是一种独立及侵略的能量。因此当某个人与另一个人经验到爱及融合感时,他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和性遭到了威胁。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里会经验到的一种虚构出的痛苦和困惑。你们之中有许多人在这里都亲眼见识过,若是尚未体验过焦虑、恐惧甚至惊慌失措,我们通常无法接近与爱、愤怒或性相连的本体状态。
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在童年时经验到的挫败、冲突和排拒,导致我们和本体的各种状态丧失了联结。我们渴望的就是这些本体的特质,因此我们成年生活之中的困惑和不满,必定是源自于这份失落感。这份失落感通常会被我们当成是空虚、无意义、了无生气和匮乏。
总括地来说,各门各派的内在工作之所以会成效低落,就是因为他们不认识那些阻碍我们经验本体的无意识里的障碍。心理治疗的功效会受限,则是因为它对本体状态一无所知,他们的解决方法都集中在自我和情绪的层面,因此无法带给我们终极层面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