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艺术与拯救地球(3)

康复大地:和自然的艺术对话 作者:(德)约翰内斯·玛提森


我们都已经清楚地看到,持续的环境变化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地球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显著标志。因此我恳请大家,尝试着与我们的环境、大自然以及地球母亲进行更加深入、更加专注的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地球的“物理”层面,同时还包括地球的“情感”和“思想”层面。

以行动和体验为导向的课程能够帮助学员——不论哪门专业——通过学习走向新的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从消费型学习走向创造型学习,从观察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艺术家,而这正是我们的地球目前迫切需要的。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社会艺术家约瑟夫·勃伊斯的这句名言又再次在学校与课堂中备受关注。以行动和体验为导向的课程重新将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作为首要目标。学习可以成为一种自身体验,情感上的切身感受可以激发学生为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我们的青年人身上蕴藏着多么巨大的创新潜能啊!而这些潜能在当今的教育制度中却往往无法发挥,更难以转化为实现革新的具体行动。因为成年人似乎早已用各种规则和约束为他们铺设好了人生道路。

我常常梦想,倘若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现在”与“未来”,那么那些正日复一日地在“封闭的教室”中苦读人类“过去”的上百万年轻人将会创造出怎样的辉煌啊!我的眼前时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学校敞开大门开始与世界进行沟通,家长来到学校进行相互交流,并不时参与到学习与发展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

年轻人需要为自己的明天和地球的未来准备的一切能力,几乎都可以在“减轻苦难项目”中得以培养。只有少数一些能力仍必须在“封闭的教室”中通过专注的学习和交流才可以获得。我们需要在校内学习与校外的社会实践之间实现平衡。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有效地推动重大创新。在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面前,学校可以和年轻人一同去找寻解决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饥饿、贫穷等难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大量尚未发挥的潜能积压在众多研究机构中,这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去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而且在我看来,如今在校园愈演愈烈的进行自身攻击的暴力行径也表明,年轻人已经厌倦永无止境的理论学习,他们期待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并按照自己的信念去设计自己的生活。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辟一条崭新的学习之路。只要能让年轻人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学校将成为创新的摇篮。只要成年人能够将工作场所、生活场所都看做开放式的学校,那么我们一定能为循规蹈矩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让我们鼓起勇气,大胆地实践我们的创新想法。每一次看似微小的开端都能减轻早已四处泛滥的沮丧感。

我想以这本书作为开端,重新更全面地去认识学校和学习!

2006年复活节于新奥尔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