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史课堂上学习凯尔特人石质建筑的过程中,我们突然想到,也可以在我们自己的公园里建造一个体现整体石质陵墓风格的能量场。我告诉学生们,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具有再生能力的加油站,并试图用这样一种具有挑衅色彩的言语去激励他们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大多数人起初完全不理解这一想法。四年之后,在公园揭幕的前夕,我将全球闻名的泥土占卜学家马可·泊噶尼克邀请到学校,请他来测量这片公园地块的能量。测量结果证明,陵墓广场四周蕴藏着非常巨大的能量。这一结果也让学生们备感吃惊。这也是我景观疗治师生涯的开始。
家长学习班
不难设想,我在学校里组织的这一类常常持续数年的项目,会在家长当中引起不少疑问。
应该让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去实施某一个人的想法吗?
学生到底能够在这样的工作中学到些什么?
这样的活动难道不会影响学生对其他诸如数学、德语、物理等重要学科的学习?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明白这种项目对于年轻人成长的意义,我组建了家长学习班。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每周一的18—22点,总有30~40名感兴趣的家长聚集到一起。每次学习总以一个主题报告为开端,然后我们会在接下来的两到三个小时里一起制作石像雕刻,并共进晚餐。来自周边地区的各类艺术家也会在此介绍他们的作品和想法。我们还组织了报告会和音乐会。所有参与者对于各类主题的积极开放的谈话态度,很好地扩展了每个人的世界观。在经过数周的理论学习之后,我们决定亲身参与公园内大型石雕的设计工作。我们力图创作出与公园的各个不同角落尽可能和谐的雕塑形式。也就是说,我们要让雕塑成为新生环境的信息传达者。
渡河项目
早在开始从事人造景观环境治理项目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一直尝试着在学校里实践以实际经验为导向的学习。
因为对于我来说,仅仅像一名手工课老师那样教学生怎样去做一个好看的木头玩具、小箱子、书架或者是水果盘,这样的工作太没有挑战性。在我看来,这些小把戏都是“信手拈来”。学生们应该能做得更多,他们应该从自己的实践和他们的工具中获得切实而全面的经验。而且这样的经验要通过合作获得,在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当今社会中的分裂完全不同。在进行许多小项目的同时,我们还花了三年的时间雕成了一条5米长的独木舟。之后在从低年级升入高年级的时候,学生们要划着这条独木舟,横穿位于学校后院不远处的内卡河。坚持三年的时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学生们会时不时地对整个项目的意义产生怀疑。但是当时和现在一样,一切工作都必须尽快完成,并且要尽可能地节省成本。但是,如果孩子们在年少的时候就不具备决心、毅力和耐心这些造就成功的美德,那么他们最终又怎么能如心所愿地打造出自己的人生这部大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