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虚灵本来面目在动静之间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 作者:韩金英


第六章 成象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是上一章用虚的继续。人一落生后,先天的宝玉就掉入泥潭。这个泥潭的腐蚀性非常厉害,不是捞出来擦擦就能干净的,不经过车床的打磨,很难见到美玉的本色。怎么办?老子用通篇的《道德经》给出了下手的功夫,即用虚、用空、用无的玄关来开启。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空谷回音,好像山里有个无形的山神一样。山穴曰谷,言其虚;变动不拘曰神,言其灵。不死就是惺惺不昧,山有虚灵之神而得到永恒,一万年前如此,一万年后不变。人的存在,也是这个虚灵的作用,如果虚灵在,人就在;虚灵离开,人就消失了。这个看不见的才是生命的真主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没有这个虚灵立刻就分解。人在用心、劳碌的时候,虚灵就被埋没,虚灵的能量从眼耳鼻舌身意中散尽,这就是普通人的活法。这个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虚灵之门,成为了普通人的死户。而修身的圣人,他们善于保养虚灵,清心寡欲,让虚灵显示她的神采,向外的耗散尽量减少,向内的凝聚尽量增多,使虚灵的原始能量得到丰沛的保全,并且可以生生不息,那么这个决定因素的虚灵在一般人的死户,在圣人这里就变成了生门。养生的真正含义就是养元神,因为元神决定着生死,肉体不过是元神的房子,养身那些人为的忙乎,更多地消耗无为元神的能量,不能长生,还会短命。

这个无声无影,不可捉摸的虚灵,总是要在有声有色的事物中把握吧,不然怎样操作?所以要想谷神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玄,深也,远也,天也;牝,母性生殖器,坤也,静也,地也。玄牝之门,就是天地之门、阴阳之门、动静之门、玄妙之门,也是生死之门。它是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这个虚灵在人身上如何找到它呢?静坐,垂帘内观,混沌无知,大脑进入那个睡得很香甜的静里似的,但并没有真睡着,凡心死也。忽然一觉而动,道心生,无中生出有来。不要死死守住丹田,在不内不外处,观其升降往来。所谓出玄入牝,你的虚灵在哪里?出也不是,入也不是,在出入之间、动静之间即是。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便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尽。

虚灵之神,在于空谷之闻,人身好比山,忘掉这个身体的存在,这个肉山才像空谷。因此,虚灵才能显现。这个虚灵是阴,是织女,肉体上的精炁是阳是牛郎,阴一显,自动就把阳吸引过来,阴阳一合,像黑夜中对火一样,立刻擦出火花,产出白光,虚室生白,这就是那真一之炁,虚灵常静,真一之炁常出不断,才是绵绵若存,使之不穷,用之不竭,如山谷,常静而存神,叫“绵绵”。若心思用实了,就不是了,要似闻非闻。“勤”字,不是勤奋,而是“绵绵不绝”之意,“用之不勤”,是无穷无尽之妙,没有一刻停息。

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正觉,惟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的本来人在。混混沌沌之中忽有一点灵光发现,此即我之元神也。若能识得元神,常为我身之主,自是所炼之丹,必成天然大丹。

这个空谷之神,我们这一灵虚神,有而形无,实而形虚,是个非常隐秘、非常微妙的东西。怎样下手捕捉呢?只有从无欲观其妙、有欲观其窍下手。无中生妙有,有无一立,妙窍齐开,玄牝立焉。这个虚窍中一开一合、一上一下之动,是阴阳合一之真气,神气完全合一生出的先天一炁,人天贯通一体,才叫有无窍、生死门。如果死守一个窍,比如守丹田、守天目穴,那里面都没有先天真一之炁,就是凡窍,而不是这个神秘的窍。因此,必须似守非守,虚则落玩空,实则拘泥于有形,都不是虚灵不昧之体。不虚不实,静则无形,动则有象,动也不是,静也不是,动静之间,才是人的虚灵本来面目。

调整呼吸,慢、匀、细、微,渐渐的胎息发动,那个感知无中生动的虚灵,好像就在动静之间,也是绵绵若存。等先天一炁用胎息的办法调动出来了,天母的大元气,永远用不完,叫用之不勤。

谷神是虚灵之神,以为会玩虚的、能入静就是会玩无,会玩老子说的道,那就错了。那是做枯禅,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那个最活泼的生机之始的能量,是阴阳合一的产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