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薪杂役——拒绝学校教育的另一种思维

不丹的旅行者与魔术师 作者:陈念萱


每次到不丹最大的享受,就是有人服侍。

早上醒来就有roomservice,我可以在房间床上躺着喝茶、用早餐,洗完澡把衣服一丢,马上有人拿去洗干净、晒干烫平后,整整齐齐地放回我的房间。

刚开始很不习惯让人伺候,常常心里抱着罪恶感,然而家家户户都有人服役,有男孩、女孩,大大小小的一屋子,有跑腿、开车、做饭、扫地、洗衣、带孩子的,也有专门做女红、纺织的,久而久之,就没有选择地接受了。更何况,这些孩子经常是笑眯眯地端茶给我,倒像是额外娱乐地偷偷参观我这位只会说英文的外来客,闹得我只有坦然接受。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些来自乡村打杂的孩子竟大都是主人的远房亲戚。由于乡下地方没有节育观念,孩子太多无力养育,便送到状况较佳的亲戚朋友处打杂。尤其是住在城里的亲友经常会不断地接受托养,并只要供给食物与保暖的旧衣服就够了。善心的主人甚至会送这些孩子上学,让他们长大成人后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返乡照顾亲人。

漾钟是彩羚的表姐,漾钟父母早逝,四姊妹都在彩羚家长大,受到与彩羚同样的照顾,但仍须帮忙家务。在这里,不论家中是否有杂役,所有的人都要帮忙。因个性使然,也由于妈妈的纵容,彩羚算是比较懒惰的孩子,自称对任何家务都一概“笨拙”。她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不是我不愿意进厨房,而是我父母很挑剔,只吃特定食物,我做的东西,他们无法下咽。”

漾钟婚后,也同样收养乡下来的孩子,教导他们做家务分担家事,同时也送他们上学。然而有些孩子只愿意打杂,害怕上学。漾钟想尽办法善待这些孩子,但就是有人要逃学。漾钟的先生不愿让这些孩子一辈子打杂,希望他们有较好的未来,但是无论好说歹说就是无法改变乡村孩子单纯的生活观——做家事不需要学校里的知识!

婚后被伺候得养成惰性的漾钟说:“我虽然选定自己洗衣服,但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有人帮佣后变得懒惰了。”每个月给厨房小女孩500块卢布零用钱,并帮她存在银行的账户里。漾钟顽皮地笑自己:“你知道吗?她比我还有钱,因为除吃住不用钱外,所有生活必需品都是我提供。结果,我闹穷时,反而还要向她借。在不丹,很少人给杂役薪水,只提供吃住,因为乡下地方的食物较差,可是我和先生都希望她们有自己的未来,而不是一辈子把她们留在家里打杂。”

生活教育其实来自于日常琐事,如果这些乡间孩子能够在城里获得较好的生活常识,未尝不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而打理庭厨若能带来好手艺,亦可以成为很好的生活技能。漾钟希望将来有能力成立孤儿院,收养被遗弃的孩子们,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其中若有优秀的孩子,则可以培养为有用之材,否则便教以谋生技能,有了一技之长便能自给自足。

漾钟说:“以前工匠相当受重视,尤其是盖房子的木匠师傅,因为不丹的传统房舍大都是木造的,不论外观或内部装潢,样样需要许多木工。因此,在房子完工后的盛大庆典里,会特别设置师傅的主位,让所有人致上礼敬,屋主的亲友也在典礼上一一送他礼物。这是非常好的传统,可惜现在逐渐流失了……”

这些不领薪水的杂役,没有资财,没有烦恼,反倒是他们主人的忧虑多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