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庙会祈福——贴近生活的民间信仰

不丹的旅行者与魔术师 作者:陈念萱


每年的秋冬季,是不丹的节庆旺季,从10月一直到12月底为期三个月的庙会,在各地的寺庙(dzong,宗)盛大举行。庙会一路从西边的巴洛小镇到中北部,然后扩展到东部各地,因此若错过其中几个,大可参加别的庙会。不丹皇家公司提供免费的月历查询日期,也有国家网站可搜寻需要的旅游资讯。

春季在巴洛小镇举行为期十天的猜秋,是不丹境内最盛大的节庆,先由寺院内的出家僧众举行大约五天的仪轨,再移到寺院广场上进行各种对外开放的仪式,包括各种象征的面具舞蹈以及历史演义戏剧等等。不丹各地有自己的猜秋,日期与时间长短皆不同,内容亦相异。从最短的三天到月余,从西部始,延至中北部,最后到东部,很少撞期。因此,有兴致的人就可从头参加到尾,见识各地的信仰与历史故事。听瀑的猜秋多半为期三天,从第一天的死亡之舞,到第二天的莲师与各护法神祇的戏剧舞蹈,然后就是最后一天的庆丰收祈福重生之舞,所有参加的民众都可以下场一起庆祝。

沿袭藏传佛教的习俗,不丹也有许多地方神祇的信仰崇拜,鱼目混珠地与大乘佛教的教义混杂在一起,有时不明究理,很容易混淆。这是由于在喜玛拉雅山区传扬佛法的喇嘛必须懂得修法,以帮助小老百姓解决疑难杂症,否则很难进入民间散布佛法。再加上佛法传入不丹前,民间就已经有浓厚的地方信仰融入生活中,从来就无法根除。或者说,信仰本身也是很实际的,谁最贴近生活所需,谁就最能获得崇拜。至于宗教哲学等议题,就留给喜欢研究的少数高级知识分子吧!这对同样信仰复杂的中国人说来,或许容易理解,因为很少人会在庙里解构佛龛里的神祇究竟是属于道教还是佛教,一律照拜就是了。

当我与奇美旺帝到不拿卡的母子河交会处,途经一山壁上的庙宇,她遥指远处的飘扬经幡说:“你去过那儿吗?许多人到那里祈祷许愿,即使多年不育的人,都能够满愿,你应该去试试!”与先生一起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的奇美认为我是信仰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建议我去不丹最有名的庙宇祈愿,殊不知刚巧我认识的佛学老师多半是教书先生,虽不排斥修法,却紧咬着大乘基本教义不放(皈依佛法僧三宝以求解脱并誓愿成佛以救度众生),绝不会认同佛法以外的信仰,更不容许不清楚的膜拜。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能沉默略过。佛法与地方信仰在此地的交缠,就像是墨汁滴入清水般地难解难分,如同台湾与中国南方许多地方庙宇内放置着佛道不分的塑像,举凡进入庙宇朝拜者皆自称为佛教徒,至于皈依三宝的基本佛教徒条件,鲜少有人清楚。

传说在不丹,许多人都有自己家族式的崇拜庙宇,必须每年定期报到,无论身在何处,都务必赶回来供养,否则诸事不顺,遇上厉害的神明(越灵验的越凶悍),甚且还会遭逢不测。彩羚就非常慎重地说:“我每次去印度上学或出远门,都一定要去我们祖先固定崇拜的庙宇祭拜,否则就会心神不宁。有回,我忘记定期祭祀就跑到印度,结果连续大病好几天,托父母代为祭拜供养后,方才病愈。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忘记定期祭祀了。”她深信不疑的态度,让我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彩羚,实在与她现代感十足的顽皮格格不入。

这趟旅途,正好遇上彩羚家中的固定年度修法,陪着一起到市场大肆采购,除了荟供用品外,必须准备供养僧侣的饮食以及法会当天宾客的飨宴,简直比过年还热闹。在法会举行当天,不论是主人或客人,每个人都盛装出现,就连厨房中帮佣的孩子们都穿上了较正式的传统服饰。

只要是像样的人家,每家都有自己的佛堂提供自家长辈以及邀请来的喇嘛修法。法会前一天,做法事的随从们必须先到主人家做多玛(法事必备的食品)并打理佛龛需要的各项物品。法会当天一早,主人家的厨房就忙着准备传统咸粥以及两小时后的正式早点,接着就是招待亲友的丰盛中餐以及稍后的下午茶与晚餐。当然,全天候茶食供应,几与过年无异。因此,住得较近的晚辈都必须来帮忙打杂并招呼进进出出的客人。

至于每年一度的家庭法会究竟意义何在?相信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不外乎是除障求财求寿。只是相较于中国的民间信仰,不丹民间的传统仪式就清楚明确又复杂多了。每一项细节都有专人打理,甚至每个家族都有自己固定邀请的法事负责人,几乎变成家族的保护神。

我实在看不出,这与中国民间的庙会功能有何不同,只是庙堂上供养的神祇名号各异罢了。当然也就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宗教信仰与历史故事,提供各地作为庙会活动的材料,不失为另类的戏剧舞台,也是人生不同风貌的解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