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銮下的钱袋子
来到塔銮,让我想起了许许多多中国的景点。在道路旁,有两排卖工艺品和小吃的活动摊位。水果、蜂蜜、烤鱼、首饰、服装应有尽有。之后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塞拉提拉王的雕像,这是老挝人来塔銮必会参拜的第一个景观。微笑着端坐在塔銮前的塞拉提拉是老挝曾经的国王,正是他在450年前将老挝的首都从琅勃拉邦迁到了万象,并建立了万象城。据说,塔銮和玉佛寺都是其辉煌的手笔,他在老挝人心目中的地位十分的崇高,所以,很多不明就里的老外来此,都受本地人的引领不由自主地拜了这个已然故去好几百年的老挝国王。
今天的运气挺好,我们正巧赶上了老挝常例的一个节日。因为老挝的节庆特别多,所以具体是何节日直到离开我们也没搞清楚。不过,却由一个小的节庆看到了一种奇观。在塔銮的左侧,有一块小院落,里面挤满了善男信女,大家抱着一个容器围着一个长桌向桌上的器皿轮流放入水果、米饭和钱币。在长桌下,有一只只准备好的水桶和大布袋,里面早已盛满了钱款。看着如此长的一个队伍,下面放着一只只装满了钱的没有封口的大口袋。试想这种事情发生在中国……真是不敢想。而且据说,这次只是一个类似于汉传佛教初一十五入庙烧香似的活动,在塔銮节时,光僧众就有上千人,游客更是不计其数。设想着那种壮观的场面。在没有警察,银行运款车的情况下,这种奇观只属于老挝。
一直很喜欢老挝的小孩子,总觉得老挝的小孩长得比中国孩子要漂亮许多。随便在街上抓来一个,都个顶个的阳光灿烂。而且,老挝孩子的朴实,他们在镜头前的真诚微笑在老挝成人的脸上依旧保留着。在中国的街上,我们不会随便去拍某一个孩子或是一个人,那似乎不是友好,而是一种侵犯。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用一种敌视的眼光回敬拍摄者。回忆起两年前,一个刚来北京半年的老外用磕磕绊绊的英文同我说:黄,我不喜欢中国。我感觉孤独,这里太冷漠了。问题出在哪儿?为什么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导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因为坏人多。为什么坏人多?因为人欲念丛生,人为何会有贪欲?在这片佛土上,一袋袋的钱没人会生出什么欲念;一个曾为我们做出过贡献却死了四五百年的人,所有人都会记住他,并长久的感恩。从孩提到成年,他们没有学会什么叫作现实,并甘于被发达国家所歧视,只因为他们漠视丛林法则而永世的信奉着佛陀的话。
最后,想用《心经》里的一段话,作一个游历塔銮的心得总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希望这段经文能够给大家带来福音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