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原象盾牌之形。据汉代扬雄《方言》说,函谷关以东叫干,以西叫盾。本是一物,叫法不同。甲骨文干,矩形竖执的所谓挡箭牌,中有窥孔,上有饰缘,下有插杆。金文和篆文变形走样了。古人作战,执干遮挡矢石,冒着锋镝前进,遂有干冒、干犯、干扰、干预、干涉以及不相干之说。干女为奸,性侵犯也。
干本是正体字,古已有之。现今却被指定兼任幹gàn乾gān二字的简化字。干部本作幹部,原指树之主幹。主幹上有旁枝,干支从幹枝来。十干配十二支,用纪年月日时。树幹负担重任,遂有幹革命以及幹不幹之说。幹简化成干gàn,与干戈不相干。至于乾字,用于乾坤读qián,用于乾湿读gān。乾饭、乾脆、乾净、饼乾、薯乾、豆腐乾都简化成干,也与干戈不相干。
盾字象形。若从左向右看,便能看出那是一目躲在盾牌之后,窥视敌人。目上十字表示目光直射。人在盾牌后面躲着,所以遁训隐,例如遁迹空门。
戈字象平头戟之形,可以砍钩两用。戈古音与戟同。金文戈比较像实物,不过下端并非三股叉,只是铜制小圆镦。楷书戈字下部的斜撇和长钩使人迷惑,猜不透是个啥。对照甲骨文看,原来这斜撇和这长钩是柄端的小圆镦,夸大变形,认不出了。
伐字从人从戈,士兵肩扛平头戟去征伐,是象意字。征伐属于事,而不属于物,无形可象,只好象意。
武字从止从戈,古人都说“止戈为武”。此话意思是能使战争不发生,才算得上武。话虽漂亮,却不符合古代实际情形。古代集体舞,执兵器跳的,称之为武。武即武舞。从止(趾)表示跳舞用脚,进退跺踊,踏着节拍。从戈是执兵器做道具。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歌是战歌,舞是武舞。
我字当初造出来时,并非为了第一人称使用。幸好清代末年发现了甲骨文,否则我是何物永远搞不清楚。细看甲骨文我,从戈表示这与兵器有关。戈之左旁象形。象何物之形?竟然是猪八戒的钉钯。后世改进,名曰镋钯。成都有镋钯街,在明代大慈寺山门外。传说和尚在此练习镋钯,故名。由此可知,我字借来指称自我,为时既久,镋钯本义遂被遗忘,如流浪儿童忘记了归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