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尹字,后有君字。卜辞有“多臣”“多尹”“多君”的记载,可见都是商朝的官员。篆文君字从尹从口。尹字象意,手执权杖。君不过多一张嘴巴罢了,亦属王臣无疑。多一张嘴巴,用来传达命令。猜想这君可能是地方上的首长,他要直接面对基层,向百姓讲政策,所以君字从口。请看篆文命字,正是屋下一人屈膝而跪,恭听一张嘴巴吩咐。这张嘴可以是君的嘴,王的嘴,或家长的嘴,总之是有权的尊者之嘴。卜辞的“多君”迥异于后来的君王。《说文解字》以尊释君,这叫音训。许慎用汉代的君王解君字的本义,算是与时俱进。其实当初造这君字,未见得有多尊,亦官员而已矣。
君字金文,许慎说是“象君坐形”,乃系误解。他以为君就是指至尊的君王,坐在那里,拱手不做事情,只动动口,所谓“古之圣人垂拱而治”。其实拱古音jiǒng,乃金文君的声符,不参与字义。拱字篆文象左右两手打拱形。金文君左右手拱合拢来了。甲骨文君,易被误认用手舂臼,实则手执权杖,口传命令,非劳作也。
孔子说:“一贯三为王。”王字三横,孔子认为代表天地人。中间直杠贯通了天地人,那就是君王。孔二先生不懂文字学,用儒家理想解字,解错了。从甲骨文看,王字象钺形。看金文钺形更明显。钺的弧形刃口向下,中间一横是钺柄的缩短,上面一横则是钺背。钺本武器,作为礼器,君王握着,象征威权。夏朝用玄钺,商朝用白钺,周朝用黄钺,都各有讲究。玄钺铅制,白钺银制,黄钺铜制。周武王伐商纣,握的正是黄钺。钺又名叫王斧,君王之斧。钺属斧类,通称斧钺。和平时期,君王不讨伐谁,整日握钺岂不太累。于是就在御座后面设置屏风,上画斧钺极大,显示威风常在。既然君王时刻不离斧钺,所以造字画钺表示这是王字,以钺代王,正像高速公路指示牌画餐瓢和叉刀表示此去有饭馆可进餐。
皇比王字晚造。金文皇从王,上象太阳发光形。《易经》说“日为君之象”嘛。太阳比喻君王,吾国古已如此,实不足怪。篆文皇太阳变成从自(鼻),以鼻代表人面,而下面王字仿佛皇爷坐在那里,实在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