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
皇帝每天听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聆听各种汇报。他觉得,夜晚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阴谋集团常常是在夜晚行动。海尔·塞拉西皇帝认为,得知在夜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比知道白天发生过什么事情更为重要。白天,一切都在眼皮底下,是可控的,而晚上就没有这种可能了。因此,一早听朝首先掌握夜里发生过什么事情意义重大。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句,庄严的陛下是从不读书的。对他来说,不存在什么书面语言和印刷文字,所有的事情都得向他口头报告。我们的陛下没上过学,他唯一的老师,就是他童年时受教的一位法国耶稣会牧师。他叫蒙斯格诺尔·耶罗密(Monsignor Jerome),后来当上了Harar大主教。他同时是诗人阿瑟·利姆巴乌德(Athur Rimbaud)的朋友。这位牧师没有机会为皇帝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这任务太艰巨了。此外,海尔·塞拉西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在宫中担任了相对重要的职位,为此,他也不大可能抽时间系统地学习知识。
然而,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是时间问题,不如说是习惯问题。其实,听取口头汇报也不失为一个好习惯,即在需要的情况下,皇帝可以随心所欲地当面对臣属说,你所说的事与我所听不符。这样,不给后来的汇报者留有申辩的余地,因为没有人做任何文字记录,所以也无法证明。于是,可以说,皇帝从自己的臣属那里听到的并不是他们所说的话,而是他自己臆想出来的话。因此,尊贵的陛下可以让周围所有的事情都能适应他自己的想法。
对我们这位帝王来说,他不仅从来不读书,而且也从来不写任何东西,甚至从来没亲手签过任何文件。虽然他做了半个世纪的帝王,但是就连他身边最近的臣属也从未见过他的手迹。在听朝的正式时间里,皇帝的书记官一直在场,是他用笔记下了所谓的圣旨和命令。我得在这里补充一句,在上朝的时间里,我们的陛下通常说话声非常小,似乎看不见他的嘴唇动。尽管书记官离陛下只有半步之遥,但他也不得不把耳朵伸向陛下的嘴边,以便能听清他在说什么,从而记下皇帝的圣旨。再说,皇帝所说的话通常都不会直截了当,他常常使用双关语,特别是当他不想表明自己的立场时更是如此,当然有时也可能是因为形势所迫他不能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皇帝的这种机敏灵巧的本事令人羡慕不已。当他的臣属问他有何决策时,他既不直接回答,又用极小的声音说话,只有离他非常近的、能把耳朵凑在他跟前的书记官才能听到。所以这位书记官记录下来的所谓的圣旨是否真实也令人怀疑,他记下来的东西很可能是似是而非而又不准确的。也因此,他所记下来的东西,可能大多数是他自己演绎出来的意思,就这样,书记官让自己的记录成为书面的“圣旨”一级级传达下去。
这位书记官曾是皇帝最亲密的心腹知己,他的权力很大。他甚至可以把帝王随意说的话随心所欲地改变成圣旨。如果圣旨得到了准确的执行,而且贯彻执行得很好,这就可以证明,皇帝选择的这个人绝对可靠,值得信任。如果,在哪个方面或者从某一角落传来负面消息,令帝王不太满意,那么陛下也可以随意把这一切都推到书记官头上。在皇宫中,每当大家谈起书记官都会咬牙切齿、痛恨不已。众所周知,威严的陛下是智慧而又仁慈的,一切皆是因为书记官草率或者不怀好意地假传圣旨。实际上,宫中的仆人都在悄声议论,为什么海尔·塞拉西皇帝不愿换书记官,因为在皇宫中只能是上面给下面下指令,从来就不可能让下面给上面提问题或者质疑。如果有人胆敢违反常规向上面提问题或者质疑,那立即就被认为,这是爆发革命的征兆和颠覆帝王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