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到哪里都忘不了三国(1)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作者:李子迟


1918年8月,毛泽东和李维汉、罗章龙等人,离开长沙赴北京,为赴法国勤工俭学进行活动。据罗章龙回忆:我们由毛泽东率领,从长沙坐火车前往北京。当火车到达河南郾城县时,因沙河涨水,铁路淹了十几公里,我们便在漯河车站宿了一夜。第二天,毛泽东、我、陈绍休坐临时车子到了许昌,在那里停留了一二天。许昌是三国的魏都,但旧城已荒凉。毛泽东对此很感兴趣,建议去看看。他们就向当地一些农民了解了魏都的情况,知道旧址在郊外,乃步行前往凭吊魏都旧墟,并作诗纪行。前几年,河南有同志来谈,还提及当地农民记得这件事。(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见《峥嵘岁月(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4页。)

许昌,汉时为许县,属豫州颍川郡。汉建安元年(196),曹操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迎汉献帝刘协于此定都,取名许都,为最后一个汉都。曹丕称帝后,改名为许昌,定为魏都之一。今故城址在河南许昌市东郊。

“曹操迎汉献帝刘协于许昌”故事,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1935年4月,由彭德怀和杨尚昆率领的第三军团,其先头部队第十一团在团长张爱萍指挥下,夺取了北盘江畔白岑的一个大渡口,准备从这里过河。索尔兹伯里在其所写的关于中国红军长征的著作中写道:毛泽东在白岑渡河时说了什么,没有文字记载,不过他的胸中一定涌起了对祖国往事的回顾,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吧。这时,他身在白岑,与诸葛亮安息的地方孔明冈相距不过一二英里。在白岑,毛泽东有没有花上一两个小时,以拜谒他所敬仰的大英雄的安息之地呢?没有文字记载说明他去过,可要使人们相信他没有去过也是不可能的。(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198~199页。)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死后葬于汉中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城北),但民间于其葬处多有传说,此处称在白岑孔明冈,也是其一。

据阎长林回忆:1947年前后,在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泽东充分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时间学习。他对战士们说:“你们的文化低,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看小说,引起读书兴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读理论书。小说的内容很丰富,有政治、有军事、有文化、有生活,看小说不仅能够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能够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接着,毛泽东就由《水浒传》讲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什么借东风、七擒孟获、大观园等,说得生动有趣。(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视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他登上天堡城,对陈毅说:“当年诸葛亮曾对孙权说过‘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话,用以概括金陵形势。龙盘虎踞,就是指紫金山像条龙蜿蜒盘旋,南京城像老虎似的踞在那里。今天,这个形势依然如故也!”(《光明日报》,1978年12月22日。)

“钟阜龙蟠,石城虎踞”,见《六朝事迹》:“诸葛亮论金陵地形云: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蟠”亦通“盘”。北朝周庾信之《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虎踞龙盘”,今形容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雄壮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也为帝王必据之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