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关羽、张飞要“取其长去其短”(1)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作者:李子迟


1927年11月,毛泽东来到井冈山茅坪,张子清率领的三营走散了(后来在湖南桂东县和朱德部会合)。毛泽东要寻找他们的下落,团长陈浩以为他们“即令没有被消灭,也会投降敌人的”。毛泽东说:“不会的!三国时代的关云长,曾与刘备失去联系。曹操为收用关云长这员大将,又是封官赐爵,又是赠送金银、美女,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费了多少心机!可是,关云长一旦得到刘备的消息,便毅然离开拥有雄兵百万的曹操,骑上吕布的赤兔马,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终于回到兵微将寡的刘备身边,成为千古美谈。张子清是我们党的干部,就比不上古人关云长?”( 李前:《不落的星》,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吕布(?~198),字奉先,汉末五原九原(今山西定襄附近)人。他好勇力,善搏斗。他初从丁原,后归董卓,又与王允杀董。汉建安三年 (198),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为曹操所围,降后他被杀。他所骑马名赤兔,为罕见良骏。当时有谚语:“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曹公,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张子清(1901~1930),湖南益阳人。1927年他任国民政府警卫团三营副营长,随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后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1930年5月他在江西永新病故。

据赖传珠回忆:1930年,古田会议决议后,毛泽东在江西寻邬专门召开了一次大队以上的干部会,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对部队进行管理教育。在讲到“宣传鼓动重于指派命令,反对命令主义”时,毛泽东给大家讲了三国时黄忠老将大败夏侯渊的故事。他说,黄忠本来年迈、体衰,很难取胜夏侯渊。可是诸葛亮使用了“激将法”,把黄忠的勇气鼓起来了。于是黄忠立了军令状:如不斩夏侯渊于马下,提头来见。结果,黄忠果然杀了夏侯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战士是有高度阶级觉悟的,我们用不着“激将法”,但我们却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用宣传鼓动提高战士的觉悟,启发大家的革命英雄主义。(赖传珠:《古田会议前后》,《伟大的历程——回忆战争年代的毛主席》,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4~85页。)

“黄忠斩夏侯渊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黄忠(?~220),字汉升,南阳(今属河南)人。他初为刘表部中郎将,守长沙。赤壁战后,他归刘备。汉建安十六年(211),他随刘备取蜀,立有大功。后参加争夺汉中,连败曹军,并于定军山诛杀夏侯渊,不久病死。

夏侯渊(?~219),字妙才,谯(今安徽亳州)人。他跟随曹操起兵,任将军。汉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取汉中后,他任征西将军,留守汉中。后为黄忠所杀。

1934年前后,毛泽东曾对王震说起过《三国志》中对于关羽和张飞描写的两句话:“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惜小人。”并举此勉励王震:“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王震以此作为警语,在革命实践中这样去做了。(《肝胆篇》,见《武汉文史资料》,1986年第4辑,第187页。)

1944年10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原题为《新四军的胜利出击》,毛泽东把它改为《新四军的胜利出击与中国的救国事业》。社论说:“华中的伪军,呼新四军为‘四老爷’,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的枪说‘枪啊,我是替四老爷保存的’。”毛泽东在“呼新四军为‘四老爷’”之后,加上了“比之为赵子龙”几个字。(《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332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