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华佗“读的是几年制?”(4)

毛泽东品评四大名著 作者:李子迟


虞翻(164~233),字仲翔,东吴大学者。为孙权谋士,因秉性刚直,屡遭贬斥。汉建安二十四年(219),献策取江陵、公安,擒杀关羽。

1958年,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内称汉建安二十二年(218),“及蒙代(鲁)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病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批语:“《魏志》此时操在汉中,因夏侯渊之败正不得志,闻襄阳围急,东归到洛阳即死,非在居巢也。”(《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58页。)

“操在汉中”,曹操系汉东建安二十四年(220)三月,因夏侯渊败死,所以由长安出斜谷至汉中,在与刘备相持两月后,五月回长安。时因关羽军由南郡(今湖北江陵)北围襄阳,七月,于长安先后派出庞德、于禁援曹仁围军。同月,孙权攻合肥。十月,曹操由长安至洛阳,又派出徐晃军援襄阳;他未去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翌年正月,孙权斩关羽之首于洛阳。十几天后,曹操病死。

相关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据陶鲁笳回忆:1958年,从第一次郑州会议到上海会议,据我了解,毛主席一直在精读陈寿的《三国志》,并针对当时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讲《三国志》中的许多人物,讲的最多的是曹操和郭嘉。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毛主席说此人足智多谋,协助曹操南征北战,策谋帷幄,出了许多好主意,值得我们学习。(陶鲁笳:《一个省委书记回忆毛主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郭嘉(170—207),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曹操手下谋士,以多谋善断著名。官渡之战前,他正确分析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并提出东取吕布然后北击袁绍的战略。建安十二年(207),随曹操北征乌桓,中途病死。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开始于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郭嘉传》,见陈寿《三国志》卷十四。

1958年,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全琮传》所引《江表传》:“(孙)权使子登出征,已出军,次于安乐。群臣莫敢谏。琮密表曰:‘古来太子,未尝偏征也。故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太子东出,非古制也。’”批语:“都是废话。”(《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2页。)

全琮(?~249),吴国将军,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孙权婿,任卫将军等要职。其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见于第九十六回等处。

1958年,毛泽东读《三国志·吴书·吕岱传》:“(士)徽闻岱至,果大震怖,不知所出。即率兄弟六人肉袒迎岱,岱皆斩送其道。”批语:“杀降不武。”(《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3页。)

吕岱(161~256),吴国官员,广陵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在任广州刺史时,杀死意图抗拒的士徽等人。他任大司马、上大将军。其故事在《三国演义》里见于第一百零八回等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