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古代文人的“雅玩”—— 茗战(2)

和古人一起玩游戏 作者:张立辉


 

除了用水有讲究外,在斗茶时要使茶水颜色纯白、汤花咬盏,还要会选择器具。宋朝蔡襄在《茶录》中论及黑瓷兔毫盏与品茶、斗茶的关系说道:“茶色白,宜黑盏”,由于“斗茶先斗色”而茶色贵白、青白者受水昏重。又说“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火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之不用”。这些说明黑瓷兔毫盏最适宜斗茶。

从斗茶的讲究来看,宋代人饮茶除了要求茶质鲜嫩之外,还要求用好水、好茶具,而这才算的上是品茶之道。

日本也有“茗战”

宋代的时候,中国与日本通商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茶自然也传到了日本。在日本的镰仓后期(1289~1333),茶园的面积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茶叶产区,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栂尾山。

日本虽然茶园很多,但是大家却唯独喜欢栂尾的茶叶。曾有人比较说,仁和寺的茶与处处国的茶相比就像玛瑙比瓦砾,而仁和寺的茶与栂尾的茶就像黄金比铅铁。据说每年到了产茶的季节,就有很多远方茶客拿着盆来栂尾求茶。可见,当时的栂尾茶果然是不同凡响。

不同产地的茶,就有不同的味道。当时的日本流行一种叫做“无礼讲”的聚会,也叫做“随意讲”,就是不分三六九等、不拘礼节的品茶会。其实,这种茶会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制造谈话协商的机会,商讨一些农村事务,但后来却展到上百种茶的识别比赛,日本人叫它“茶寄合”,它就是日本的斗茶会。这时候作为茶叶标准的仍然是人们信赖的栂尾茶,被称为“本茶”。其它地方的茶也就对应着叫做“非茶”。“茶寄合”作为一种识茶的比赛,势头越来越旺,大有“把京镰仓搅混”成“自由狼藉的世界”之势。

为什么要用“搅混”和“狼藉”来形容呢?原来,当时的“茶寄合”比赛因人为因素而成为赌博的一种手段,而且赌注十分庞大。斗茶比赛,茶不是主要角色,吸引人的却是堆积如山的赌物以及醇酒美女。镰仓末期的佐佐木道誉(1296~1373)是斗茶的大玩家。他善于权术,而且掌握着军政大权,因此在生活上十分放荡。他的地位与我国宋真宗时代、权倾一时的丁谓相似。道誉非常喜欢当时流行的“茶寄合”,更喜欢利用斗茶来赌博。

日本南北朝时期,足利尊氏终于在建武三年(1336年)颁布禁令禁止群饮佚游,也就是明令禁止“茶寄合”,原因就是“及于莫大之赌,其费难胜计者乎!”

日本的斗茶过程在史料中并不多见,但无非两种形式,一种是区分开出本茶和非茶,另一种是把本茶和非茶都分辨出来。在日本关于茶的古籍中有两张斗茶评分表,其中有一张比较古老,据说是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斗茶表。这张表上列出了本茶和非茶共十种,包括五种本茶和五种非茶。在表上显示斗茶的人有八个,分别是丰、三、岉、目、信、大、唐、备,其中前六个人都带了自己收藏的茶,但是后面两个却没有,看来是蹭喝的。这是种茶要依序点完、喝完,最后请十个人作答并记录下来,最后统计得分。

奇趣小贴士

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的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经》的作者是唐代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陆羽(733年~804年),他认真总结和研究前人和当时茶叶的生产经验,并亲身调查和实践,创作《茶经》,因此被尊为“茶神”“茶仙”。

《茶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茶学专著,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