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的格付(或番付),意译成中文,就是:阶级。
东渡日本留学前,我对日本社会各个层面的阶级划分知之甚少。长居日本多年后,发现日本社会的阶级问题相当深刻,划分相当精细。(从人到事到物,你可以视为井井有条的秩序,也可说是细而见微的上下阶级层次)。从众所周知的日本柔道、剑道、相扑到围棋、象棋、花道、茶道,到日本生活中超市肉类标签的级别,到养鱼种花的品赏,甚至到地方方言的序列排比,格付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好像已经建设好了无阶级对立的民主社会,但在二战前,阶级之分却是相当严重的。就人来说,从社会生存地位上划分,依次是:皇族,华族(贵族),文化知识人,军人,商人,平民(地主和农民),贱民(从事低等工作的群族)。二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使得日本社会的阶级制度土崩瓦解,退隐到表面上看不见的深处。皇族虽被保留,但已无统治实权,成了日本国家高高在上的象征性代表,华族彻底解散,连当时的皇女婚后都沦为平民。那些从事低级工作的世代群族的贱民,也散落入社会各处。
于是,日本社会表层看上去是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社会,就如日本第一大党的名字:自由民主党。但是,深入到日本社会中,却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日本社会的阶级分类其实从未消去,它依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格付社会。从日常生活用语的使用上,就可略见一斑。在日本社会,要想活得游刃有余,首先就得学会辨清上上下下的格付(阶级)。日本人生活中的为人处事原点,就是区分对方的社会位置。这种原点区分,据说是源自国技相扑的番付(相扑的排位顺序)。相扑的番付有多少?我曾看过相扑的番付表,那密密麻麻的字列组合,字型从大到小到微小的顺序,不到一分钟就会感到眼花缭乱。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日本相扑的番付表,比所有的宗教之书都令人旋晕。从名位高处往下读,越读越昏,不等读完就会变成近视眼,不信者大可跑去两国相扑馆买份番付读读试试。
日本人对格付和大相扑有同样的热情投入。整个社会被格付精细地划分着,连黑社会组织也都是亲子序位。一般的大小商业会社,也以本社、子社、孙社、孙孙社,纵向细细划分。与日本社会的纵向分类相反,中国的人事实际算是横向延长的划分。当然,中国也有纵向划分的,比如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朝代序列,比如族谱的代代序位。记得我上大学时,堂兄就郑重地对我说过:你是第十四代孙。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寻根问祖或读《史记》时,才会纵向去追求上下之列。
现代日本人,除皇族和茶道花道等少数特殊族群外,对自己的祖脉,基本是三代以上少知少查。大多日本平民百姓,不会去纵向分清自己的族系家谱,但他们却严格小心地格付在现实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人人都被隐形的格付定位在所属的阶级层中。就拿衣食住行的住来说吧,在日本最大的城市东京,人与人之间,男人要看他所在的行业和职位及住在哪里(细分到哪个区哪个町哪个町目),女人,则要看她从幼儿园到大学到嫁给谁和住在哪里住多大面积,尤其是清楚了她的居住环境,差不多就会猜出她的社会序位。
据说日本人中百分之八十自认是中流阶层,这其实是以表象的年薪收入为基准算出的,但就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中流社会群族,也是被纵向细细格付的。当然,这种无形的阶级划分,在人权主义的大旗遮掩下,很难看到真相,大家都是在心里闷着划分细定。
从政客到官僚到知识人到平民,都少有公开评判或划类。商人要利,政客要名,官僚要权,平民要活,在一团和气的深处,人的格付(阶级划分)成了隐藏着的血统论,比如,二战前的日本社会贱民群族。因为偶然一次看到“同和问题”四字,我向一个日本知识人寻问,才对这个阶层的历史有所得知。这个群族的先祖大多是犯罪后被剥夺了平民身份而专门从事社会最底层的工作,如屠宰业和丧葬业等。不说外国人,就算是日本人也很少有人知道。但其实,这个阶层的社会烙印仍然存在,也依旧是名门望族婚娶婚嫁时相当在乎的问题。
记得曾看过一篇陈旧的报纸新闻,在20世纪60年代,有个京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因求职时苦恼自己的贱民家族史而自杀。我曾跟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日本社会精英闲聊,说到日本的格付,我问:你若决定走进婚姻时,会考虑对方是否曾经拥有家族贱民史吗?此人回答:会的,因为我得为婚后的孩子着想。这个问答,是在21世纪初的6月,一个有些阴郁的上午,我和一个算是很熟悉的日本朋友喝早茶时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