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开车路过西四环的时候,都会拥堵很长时间,堵点附近有几所中小学,家长们送孩子的车是造成拥堵的症结所在,途经的车辆和附近小区的居民出行都非常不便。堵在路上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看车窗外面的景致,满眼都是送孩子的车辆,孩子坐在车里喝着牛奶吃着面包,还有的索性靠在椅背上舒服的补觉。父母们既是司机、又是保姆,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载着孩子在车水马龙中小心的移动车辆艰难的前行。
这当中也有一些家长是骑自行车来送孩子的,一位纤弱的母亲骑着自行车带着儿子在紧临车行道的缝隙中穿行,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儿子健壮结实,从个头上判断即使没有上高中也是初二、初三的中学生了。
风中母亲佝偻的身子吃力的状态与孩子面上坦然形成强烈的反差,正是这份坦然让人心里立时涌起一丝酸涩。孩子可以坦然的接受家长给予的一切关心、照顾、代劳,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只是这份坦然在孩子心中将持续多久?
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很多时候反而成为孩子成长的负累,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就这样在家长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体贴中渐渐弱化了、消失了。
回想不过是十几年前,那个时候的孩子们除了整齐鲜明的校服红领巾以外,每个人脖子上都挂着的钥匙和月票,孩子从小学起就开始就自己上学下学风雨无阻,除了生病以外是享受不到家长接送的。
有人会说,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生存标准,如果拿上一代去比这一代,永远是不公平、不一致的。
是的,物质生活与学习条件随着时代的更迭与前进不断提升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中,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自立能力应该更强而不是更弱,因为时代越前进,竞争便会越激励,对于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
所以,孩子在享受物质改善的同时也要面临更为严格的性格塑造与能力培养,否则便是家长剥夺了孩子真正成长的权力,长大的是孩子的生理,而不是心理。所以我们现在会面对很多在年龄上已经成人但是心理上还未断奶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从小具备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够体贴家长的良苦用心,怀着感恩的心态走向成熟呢?
家长的心态决定着一切。
每个小朋友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摔跤、流血等意外,当意外来临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周末在朋友家做客,看到这样一幕。
芊芊妈妈把晚饭做好,芊芊姥姥去放桌子,桌子是可以折叠的,平时是方形的,靠墙放着比较省空间,一家人一起吃晚餐的时候就需要把桌子边上折板全部打开,打开以后便是整张大圆桌。
五岁的芊芊跑去帮忙。
芊芊姥姥忙说:“不用你,放个桌子还用你呀,小心弄到手”。
芊芊依旧用力扳开一块横板,只是神情微微有些不对。
放好桌子,芊芊妈妈开始从厨房里往外端菜。这个时候却不见了芊芊,听到厕所里有哗哗的流水声,接着是芊芊小声的哭泣,妈妈拉开厕所门一看,芊芊马上转过身把手藏在身后,却忘记了关水龙头。
芊芊妈妈立即明白过来:“手破了?”
芊芊点了点头。
“伸出来我看看。”芊芊妈妈说。
芊芊把手伸了出来,看到手指上不断涌出的血色,终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哭声惊动了全家人,芊芊姥姥和爸爸都凑过来看。
“瞧,我说什么来着,被桌子夹到了吧。”姥姥心疼极了,满脸都是自责与懊恼之色。
芊芊爸爸马上去拿小药箱。
芊芊妈妈忍着心疼,一脸镇定的说,“不错,知道手破了先用凉水冲,有进步。只是血太多了,就要先用力按住,这样伤口才能暂时止住血,明白吗?”
芊芊一边抽泣着,一边点点头。
芊芊妈妈若无其事地说,“你先按住伤口。”
芊芊有点儿害怕,还是大着胆子用另一只小手紧紧按住伤口。
爸爸拿来小药箱,要给芊芊处理伤口。
芊芊妈妈则拿出棉棒、碘酒和纱布,一面细细地教着一边指挥芊芊自己止血、上药、包扎。
在我眼中,这个过程里芊芊妈妈实在太过冷静了,最初看到芊芊冒血的手指时,谁的心不是一下子抽搐着紧张起来。正是因为她的冷静,芊芊才在这样的意外伤害事件中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历练。
包好伤口以后,大家开始吃饭,吃饭地时候尽管姥姥好几次忍不住想喂芊芊,但芊芊妈妈还是坚持让芊芊自己用勺子吃饭。
“芊芊今天表现非常棒,想帮姥姥干活放桌子所以才光荣受伤了,而且受了伤第一时间是自己去解决伤口,没有哭也没有大声喊妈妈。我们给芊芊鼓掌吧。”我实在忍不住了,觉得芊芊妈妈管孩子太过严格了,于是开始“鼓励”。
芊芊扬着小脸骄傲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