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日本,其侵略意图绝不只满足于周边国家,当他们将战争的触角伸到中国后,眼里的欲望之光也同时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饥饿的狼族对付一只丛林中的雄狮,显然绝非易事,尤其是在它将猎杀范围无限扩大时,于是按照惯例,负责探路的先遣小分队悄悄将狼爪摸向了目的地??
东海岸线上的胜与负
想要了解美日之间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初期谍战,需要先大致了解一下当时的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最高层级单位之一是海军军令部,海军军令部划分为四个分部,第一部是作战部,第二部是军备部,第三部是情报部,第四部是通信部。这个高级部门平时主管作战与用兵计划,战时为联合舰队总司令的直属长官,负责决定作战目标。
1937年以后,海军军令部第三部情报部下面分设四课:第五课分管有关美国和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情报,第六课分管有关中国的情报,第七课分管有关苏联和欧洲各国的情报,第八课分管英国及所属东南亚各殖民国的情报。
这里面最繁忙的是第五课,第五课情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日本驻华盛顿海军武官处。华盛顿海军武官处从一些公开出版的书籍资料与军事类杂志,比如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海军军官名簿、海军制度、海军检阅等文献中推测出:当时美国海军的兵力部署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夏威夷珍珠港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一是以守卫美国大陆东海岸为主的大西洋舰队,这两支大型舰队的舰只与兵力配备虽然偶有调整,但大致比例保持在3:1左右。
很快,这一系列相关情报被陆续送回日本海军军令部,军令部推断:美国的海军主力应在太平洋舰队,如果太平洋舰队军情告急,不出十日大西洋舰队也会及时增援。所以第五课那时就将侦察重点放在了珍珠港基地。
1940年以前,第五课大致摸清了珍珠港的驻守部队、港湾设施等情况,此外,有关以夏威夷群岛为中心,北自荷兰港、基斯卡岛,南至马尼拉、关岛,以及圣迭戈、圣佩德罗、皮吉特湾、旧金山等地的地志情况也都调查完毕。可对军令部、对整个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国来讲,这些情报还远远不够精细与充分。那时,山本五十六已预谋对珍珠港基地发起偷袭,准备抢夺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这就要求必须详细掌握每日出入珍珠港的舰艇、机群等,第三部第五课自然而然将情报搜集工作的重点放到了此处。
华盛顿武官处那时有两个重要情报来源,一是来自己方间谍,二是来自德国驻美国使馆海军武官处。从第五课关注美国时,日本海军就已向美国连续派驻了武官、使馆工作人员或其他易公开身份的间谍,最多时,日本海军驻美人员曾达38人,仅情报军官就有21名。这批己方间谍通过各种渠道四处搜集情报,为日本输送了大批关于美国的初期情报。
与德国驻美使馆海军武官处的合作则可视为日本情报界的一笔意外之财。1940年9月,形成三大轴心国的德、日、意签署了《三国轴心协定》。该协定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三国间交换并共享情报资讯。本来日本以为德国在欧洲逞威依靠的不过是强大陆军,他们的海军力量根本无法与当时跻身世界前列的日本海军相比,自然也不会提供什么高价值的海军情报,所以在德军初时的交换情报到来时,一般不会怎么特别留意,大多是匆匆扫过一眼便回赠些皮毛之料。
可是,这种情况仅仅持续了不长一段时间,德国发来的情报就相当令人惊奇了。日本虽然比较熟悉美国海军舰艇方面的情报,但美国海军早已开始实行海军与空军立体作战,涉及美国空军方面的情报就显得极度匮乏了,而德国,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他们将关于美国飞机工业、航空基地布局、飞行员培训资料等情报大量传递过来,为日本日后偷袭珍珠港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