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导言 婚姻未死:婚姻家庭的价值(2)

亚婚姻真相 作者:吴晓赟


一个侧面是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很多人在竞争中变得冷漠和麻木,这源自于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消费时代的到来,必然形成个人享乐主义,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自我价值的重视。家庭成员所表现出的自我,这正是商品社会和消费时代的投影。至于家庭职能弱化,这也是国家发达的一个标志,只有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每个家庭分担责任,才会令家庭职能弱化。家庭革命与经济发展始终存在着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互相促进也互相牵制。

家庭革命的爆发,的确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性病、艾滋病、家庭暴力、吸毒等社会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正是如此,家庭价值才显得尤为重要,以家庭为依托的性关系变得十分可贵。

其实,家庭是任何组织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即便是同居现象遍地滋生,家庭仍然是大多数人的向往。社会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两性关系的多元化,这是社会发展需得经历的一个过程。从女权运动到家庭革命,都不过是社会在进行自我调整,就像是地球不定时进行内部调整而发生地震一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很难固定成一种发展模式,更何况美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多移民的国家。每个人对家庭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对于性和婚姻的认识也天差地别,出现不同的婚姻形式也理所当然。

这样说来,亚婚姻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侧面。亚婚姻所体现出不同形式的婚姻状态和家庭模式,恰好证明了经济发展和消费时代的到来。

中国家庭在发生变革的起初,虽不能跟美国的"家庭革命"相提并论,但也着实让中国人大吃一惊。中国向来保守,社会发展也是循规蹈矩,对于突然到来的亚婚姻现象有些难以适应。不过,中国家庭的职能却是没有被弱化的,中国政府还没有能力去分担每个家庭的责任。于是,养育子女、赡养老人、家庭经济保障等,都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努力。这样一来,中国家庭的职能就原始了许多。虽然离婚热也在中国安营扎寨,但是中国家庭的根基还没有动摇,从大范围而言离婚也并非轻而易举。

也许,在美国人眼中早该解散的那些家庭,中国人却还在苦苦维持着,希望能够就这样将就着走下去。可能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不够洒脱,总是很憋屈的活着,然而,中国家庭的责任观却明显胜于美国,对子女的责任感是维系家庭完整的一个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作用依旧十分强大,心理约束在某种程度上占有重要位置。中国苦苦维持的婚姻不少,有为了孩子的,有为了面子的,有迫于家族压力的。

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原先制约人们婚姻的因素随之发生变化。人们有了更强的个人意识,对于自身的权力也有了维护意识,关于自由和民主被逐步提上了日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离婚率开始跳跃式上升,这正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

当然,家庭的破碎终归是令人痛心的,可我们却能从另一侧面看到一些社会发展的痕迹。妇女开始索要并看护自己的权力,要求平等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女方逐渐在离婚中占据主动地位。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时代的进步。

在离婚群体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在逐渐提高,这说明人们在文明进步中学会了释放自我。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淡漠,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而在周边建立起一个刺猬壳,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惜去伤害别人。正是社会的残忍,才让人更加需要一个家来停靠和释放。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总是能起到保护和休息的作用,当这些作用消失殆尽的时候,也就是一对爱人各奔东西的时候。

看看那些家庭破碎的人,多数是他们的家失去了供他们休息和安慰的功能,才让自己本就复杂的情绪更加难以打理。通常来说,思想越是丰富的人,对于家庭功能的要求越高,这也是为什么知识分子在离婚比例中占多数的原因。就是发觉彼此精神世界的距离,才导致感情出现隔阂。就像是一对下地耕种的农夫农妇,他们不会察觉到彼此在精神世界上有何差距,因此也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距离。

中国已不再是封建王朝时代那个耳目闭塞的国家,当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紧凑的时候,外来文化和外部信息也如水般涌入。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社会认识、家庭关系必然受到一些冲击。在面对冲击的时候,人们表现出的排斥或接受,认同或反对,迷茫或坚持,迷惑或尝试,都会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