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面对迁居到来的犹太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还是表现得比较友好的。尽管双方的信仰不同,但这对同根兄弟还是能相互共存,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冲突。可是后来的犹太复国主义风潮愈演愈烈,打破了本来尚算祥和的局面,从此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也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复国主义旋风的刮起,与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一直以来的悲惨处境有很大关系。在1894年,法国就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德莱斐斯事件”,事件中的主人公德莱斐斯是一名在法军参谋部工作的犹太人。德莱斐斯由于是犹太人的身份,竟然被当作德国奸细而被判了刑。事件被披露后,在全欧洲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同时也震撼了一名犹太人赫茨尔,而他后来也成为了“犹太复国之父”。
早期的赫茨尔并未有“复国”的思想,他觉得只要犹太人尽力接近并融入基督教社会,那样欧洲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就会慢慢消失。可是在“德莱斐斯事件”发生后,赫茨尔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意识到犹太人最终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会,犹太人唯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才能改变悲惨的现状。1896年,赫茨尔再次将自己的想法具体化,也就是这一次,犹太复国主义的烈火在犹太人当中熊熊燃烧起来。“犹太人的问题非社会问题,非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解决之根本就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赫茨尔的一席话让犹太人激动不已,他们再也不愿苟且偷生了,他们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
1897年,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赫茨尔被推选为主席。会上犹太人的思想空前统一:“要想使我们的子孙不再受我们现在所遭受的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
一个人要组建一个家不是什么难事,可是一个民族要建立自己的国家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世界上的土地是有限的,况且绝大多数土地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人。到哪里去建立一个新的犹太人国家呢?按照赫茨尔的设想,他是希望能选一块当地住民性格较好相处的,与周边国家不会发生大摩擦的地方,他将目光投向了亚洲、非洲和南美洲。
对于犹太人的“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的构想,欧洲人大多是持赞许态度的。毕竟犹太人不受自己欢迎,能离开他们的土地去别的地方生活也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在诸多欧洲国家中,以英国对“犹太建国运动”最为支持,它甚至还表示愿意提供它在东非的殖民地乌干达,把那里作为犹太人建国的基地。
对于“建国”的设想犹太人大都很赞成,可建在哪里却是各有各的想法。在犹太建国运动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威尔兹曼,也就是后来以色列国的首任总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那就是把犹太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之所以说这是个大胆的想法,那是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就不是单纯的建国,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国”之举了。由“建立犹太国”到“恢复犹太国”,这个转变使得后来的中东成了流血冲突的代名词,这恐怕不是当初犹太人所希望看到的。但对于当时而言,犹太人的复国情感压倒了一切,他们最终统一了话认识,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重新回到自己的“圣地”。
可是建国不容易,复国又谈何容易呢?奋斗目标虽然是有了,但如何实现它大家却是一筹莫展。有人向当时巴勒斯坦的统治者奥斯曼帝国苏丹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请求,但被拒绝了。复国之路有了阻滞,犹太人的内部也开始有了分歧。不少人认为,与其抱着渺茫的巴勒斯坦复国梦,不如实际点在东非的乌干达建国。
正在犹太人为“建国”还是“复国”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而这场战争也给犹太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运。犹太人的“复国梦”有望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