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战争是以色列的奠基之战,打得可谓是轰轰烈烈。而对于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对战败国埃及来说,那场战争绝对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作为一个中东大国,埃及位于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一条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让其有资本在本地区颐指气使。
在爆发巴勒斯坦战争前,埃及的法鲁克王朝表面上还披着一副强盛外衣,虽然那个曾经有着悠久文明的古国已经不复存在,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让埃及还能“风韵尤存”。国王法鲁克自1937年宣誓登基后就一直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他的王室拥有埃及四分之一的土地,加上他依附于大英帝国的庇护,在中东的地位也算举足轻重。
埃及与殖民帝国的渊源颇深,尤其是英法两国,关系可追溯至奥匈帝国时期。从19到20世纪的百余年岁月里,埃及与英国交手不计其数,最后英国成了埃及的宗主国,到1914年英国又宣布埃及为其保护国。虽然后来在1922年时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埃及还是英国的附庸。经过巴勒斯坦战争的埃及虽备受打击,但英国还是牢牢掌控着埃及王室,不过它没有意识到,那时的埃及王室已经江河日下,摇摇欲坠了。
自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埃及国内就时有军事政变发生,内阁改组更是家常便饭。尤其在巴勒斯坦战争结束后,埃及的时局有了微妙的变化。法鲁克国王发现,国内有一帮不安分的年轻军官,一直在捣鼓一个军官俱乐部。这帮人无视自己的权威,竟然想与自己分庭抗礼,甚至还明目张胆,要求自己任命一个叫纳吉布的将军为国防部长。法鲁克不能容忍这种挑衅自己权威的事情,很快,他解散了自由军官俱乐部,并且任命了侯赛因?阿米尔将军为国防部长。
法鲁克心里踏实了,他以为埃及还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他错了,他压根不清楚被他解散的自由军官组织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实力。起初,那帮年轻的军官也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但通过提名纳吉布出任国防部长的事情,他们倒是借机认清了自己——他们已经有了让王室害怕的力量。
1952年7月16日,也就是国王下令解散军官俱乐部的第二天,自由军官组织的成员开始商讨发动政变的事宜,他们要推翻法鲁克王朝。在那群年轻人中,有一个特别耀眼的新星,那就是后来在阿拉伯世界里具有重要地位且备受争议的领导人: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以下简称纳赛尔)。
纳赛尔,出生于亚历山大一个穷苦的家庭。从小生活在开罗叔叔家的纳赛尔,耳濡目染了英国人对他的祖国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其内心一直深藏着对英国人的仇恨。自12岁起,纳赛尔就投身反英行列,17岁便开始组织反英的示威游行。他的前额有一块永久的伤痕,就是在一次游行中留下的勋章。1937年,纳赛尔进入开罗皇家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在罗卡巴德军营第五营任少尉。他的军政生涯进展很顺利,几年间先被提升为中尉,不久又升为大尉。1942年,由萨达特组建的埃及的第一个秘密自由军官组织遭到破坏,纳赛尔着手进行重建工作,他本人也顺其自然地成为该组织的领导者之一。而在纳赛尔领导下的这个自由军官组织在后来逐渐让法鲁克王朝不得安生,也让埃及发生了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