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结果,让原有的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改变。出现这样的结果,是欧洲那些强国始料不及的。尽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维持了包括欧洲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平衡。可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危机的纵深发展、帝国主义国家间发展的日益不平衡,本就有缺陷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变得岌岌可危,而欧洲的前途更是莫测。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欧洲大地弥漫着疯狂的气息。随着纳粹德国的迅速崛起,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也被卷入纳粹运动的狂潮中。随着欧洲纳粹分子的日益活跃,法西斯主义的阴霾在欧洲的上空越来越密布,最典型的国家,则是意大利和西班牙。
1939年9月1日,被英、法等国压制已久的德国发飙了。当德国军队踏上波兰的领土,闪电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正式拉开了帷幕。至此,一战战胜国苦心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瞬间崩溃,而欧洲也再次沦陷于战火之中。
二战是第二次全球规模的人类大厮杀。从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8月15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为主,加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一方,对战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在一起的另一方。这期间,前前后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至少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整个作战区域的面积达到了2200万平方千米。
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人类浩劫的再一次发生是《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所造成的。这种观点其实不无道理,但也不尽然。
回顾《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为战败付出了不少代价:损失了十分之一的领土和一成多的人口,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丢掉了部分煤产地和不在少数的钢铁工业。
在军事上,德国也有不能承受之痛。《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莱茵河西岸的领土,也就是莱茵兰地区必须交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并规定,德军不得在东西岸50公里以内设防。德军的规模也被高度限制,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员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甚至,德军还不能设置总参谋部。德国海军被限制在1.5万人以下的规模,而船舰方面只能有6艘排水量10000吨的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不准拥有潜水艇。这些也都罢了,德国还被限制不得组织空军,不得进出口武器,不得生产、储存化学武器。而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德国还被要求废除义务兵役制,而士官士兵的役期也被要求延长到12年,军官的役期延长到25年。
在经济上,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的决定,德国民众为战败而背负了高达2260亿马克的赔偿款,而且这笔赔偿款须以黄金来支付。虽然,后来这笔高额的赔偿款有所减少,但这终是德国经济最不能承受之重。
以上所述这些,都成为推动纳粹党崛起于德国的间接因素。当时,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憎恶和为此所产生的屈辱感,将德国的民族主义无限放大,并最终演变成极端病态的民族复仇主义、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极端偏激的种族主义。这里且不论《凡尔赛条约》的条款对德国是否公平,但当时的德国人似乎选择性地忘记了他们对一战的发生是负有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