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国的强大与虚弱(2)

新欧洲风云:欧洲诸国的崛起、衰落和复兴 作者:文天尧


莱希斯塔德公爵即“拿破仑二世”,是拿破仑与他的第二位皇后玛丽所生之子。他出世后即被封做“罗马王”,是拿破仑钦点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位继承人。只可惜这位“罗马王”没有皇帝命。在其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倒台了,自然而然地,他也就无缘“拿破仑二世”的桂冠。虽然,拿破仑的支持者们依然奉他为“拿破仑二世”或是“罗马王”,但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继承皇位。由于拿破仑在法国失势,拿破仑二世的母亲便将他带到她位于帕尔马的领地,后来又将他送到维也纳他的外祖父奥地利皇帝那里。而他的封号也先后被改为帕尔马亲王和莱希斯塔德公爵。由于身患肺结核,拿破仑二世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差。1832年,拿破仑二世在维也纳去世。

一战后的10年光阴,在欧洲大陆上没有哪个国家胆敢挑战法国的霸权地位:新生的“红色”苏俄,它是欧陆乃至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眼中钉,那时的它虚弱得很。法国的宿敌德国正在吞咽战败所造成的种种苦果,自己还在想法子自保,哪顾得上和法国争霸?意大利这个国家素来贫弱,不具备与法国争高下的实力。而在已经瓦解的奥匈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新兴小国也不可能威胁到法国,事实上,这些国家后来都被纳入到了奉法国为盟主的同盟体系中。种种这些因素,让在战争中也是伤痕累累的法国得以脱颖而出。虽然此时的法国不能与“拿破仑时代”同日而语,但法国人还是又一次体会到了当“大国”的滋味。

在法国沦陷时,戴高乐因为坚决要求抵抗德国入侵,而与当时的主和派格格不入。甚至,还一度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此,他想到了离开法国。1940年6月17日清晨,戴高乐前往机场送别朋友斯皮尔斯将军去英国。在飞机即将缓缓起飞时,戴高乐突然敏捷地一跳,跃上飞机舷梯,钻进飞机的机舱,并“砰”地一声关上了机门。面对突生的变故,现场的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飞机飞上了蓝天,腾空而去。就这样,戴高乐来到了英国,开始了他拯救法国的“自由法国”事业。

1946年1月20日,戴高乐忽然辞职。戴高乐的辞职声明相当简短:“排他性的党派制度又复活了。我是不赞成的。但是,除非用军事力量建立我个人的独裁统治,我没有办法阻止这种尝试。我不愿意这样做,独裁统治即使建立也不会有好结果。因此,我决定辞职。”从戴高乐的辞职声明可知,他本人对第三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是深恶痛绝,而此政体制度的弊端一言以蔽之就是“乱”。曾经,戴高乐也试图制订一部加强总统和政府权力的新宪法,不过未能如愿。如此,戴高乐也就难以以“重建大国地位”的思路治国,遂挂冠而去。

戴高乐和罗斯福两人的关系,是法美两国关系的一个侧影。罗斯福曾经不止一次怠慢戴高乐。1944年6月,反法西斯同盟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如此事关重大,在事前罗斯福却没有与戴高乐商量,无视以他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的存在。更让戴高乐恼怒异常的是,当时美国还印好了“占领法郎”,并运抵法国。显而易见,罗斯福将法国的未来打上了“美国”的标志。对于罗斯福的种种举动,当时势单力弱的戴高乐除了牙根痒痒外,能做的只有隐忍不发。1945年2月,罗斯福去世。当时,巴黎想开个纪念会,戴高乐立即出面制止。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戴高乐对罗斯福的“恨”。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说过:“法国是我们的国家,而欧洲是我们的未来。”正因为这样,法国为欧盟的发展竭尽全力,而欧盟也成为了法国实力的保障,对法国的未来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