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能征善战——俄罗斯特种部队
战场永远是检验特种部队的最佳场所,而实战也是磨炼特种部队战斗意志的绝妙手段。俄罗斯特种部队的战斗力既来自精干的队员、一流的装备和严酷的训练,同时也与一次次的实战积累密不可分。不论是在国内外的正规战场上,还是在反恐等一些特殊战线上,俄罗斯特种部队用一个个的辉煌战绩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证明了自己的能征善战。
1俄罗斯特种部队的诞生与演变
俄罗斯作为近现代著名军事强国,其军队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到了各种国内外的战争与冲突中,其中难免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军事行动,而特种作战自然需要特殊部队参与。从这一意义上讲,俄罗斯特种部队的历史是悠久的。
早在1919年,在苏联军队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即从现有各普通部队中挑选精干人员,来组建特种部队。当时,根据苏共中央委员会通过的一项决议,苏军成立了一支独立于契卡(契卡即“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缩写的音译)之外的部队组织,称为特种任务支队。
1920年,苏联为了对付中亚地区的叛乱,首次动用了这支特种任务部队,该部队也在镇压中亚地区的叛乱中小试牛刀,取得了一定战绩。
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当苏联开始实现以集体化和工业化为重点的所谓“第二次革命”时,苏军已经拥有了数支隶属于国家安全部队的特种部队,主要包括边防军、内卫军和政治保安局的“捷尔任斯基”师等特种任务部队。这一时期的苏联特种部队大多混编于普通部队之中,因而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是特别深刻。
1931年8月,为了应对不断复杂化的国际国内局势,苏联又在中亚军区组建了另一支被称为“霍列兹姆夫队”的特种部队。该部队除了设有正规的陆军和航空兵部队外,还编有特种骑兵和炮兵分队,甚至还包括政治保安局“捷尔任斯基”师的机械化支队。可以看出,此时苏联的特种部队在规模上相对都较为庞大,与现代意义上的特种部队仍有较大的区别。
尽管如此,已组建的苏联各特种分队还是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战爆发后,多支苏联特种小分队秘密潜入敌人后方,在敌占区组织游击队从背后打击德军,进行破袭活动,并攻击了众多重要交通枢纽、核心军事研发基地等德军重要目标,有效地配合了苏军常规部队的正面行动。而在1942年,苏军更是组织几名特战队员,经过周密策划,秘密混入位于黑林山的德国细菌武器研制基地,并一举捣毁了该基地,随后行动队员安全撤离,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极点行动”,该行动彻底粉碎了德军试图发动大规模细菌战的图谋。
在二战后期的远东战场,苏联工兵特遣队和其他特种部队则秘密降落至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为苏军后来的大规模行动搜集情报并进行相应的战前准备活动。
可以说,二战期间,相对于苏军大军团的正面战场,由苏联特种部队所主导的各条特殊战线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二战结束以后,不像英美等国,苏联特种部队不仅未遭到一时解散的厄运,反而得到了更迅猛的发展、更广泛而频繁的使用。这一期间,苏联又组建了更为专业的克格勃特种部队,它隶属于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该部队的任务被定位为:能够实施直接攻击;执行破坏任务;在特殊行动中夺取重要设施(如电台、机场、政府首脑机关);取代被推翻者的政治军事权力;处理敌人后方驻地部队投降之事以及执行其他特种任务。起初,克格勃特种部队是由一个数百人的精干而又专业的队伍组成,其中包括一些秘密谍报员。